日期/ 星期一 2019年3月25日
出品/ @ 敲重点(HIT THE KEY)
撰文/ @ 黑老师
视觉/ @ 杜老师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我们的失败往往就是对最初的那个小诱惑、小妥协。再散漫的人,一生中都会做无数的计划,我们都向往一个更自律、更完美的自己。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大多数人的大多数计划,会周而复始地开始,又周而复始地停摆。回头看时,你甚至都记不起来这个计划什么时候、为什么就半途而废了。
其实,这都是因为你开启了自己的“破窗效应”。
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是在传递着一种信息。或是人为、或是设备异常、或是环境变异等因素造成的偶然的、个别的问题缺陷和过错,但若我们因此而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习以为常,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最终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一扇破窗”往往是问题恶化的起点,也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面对“第一扇破窗”,如果放任不管,人们就会自我暗示,打破窗户没有惩罚是没有问题的。
渐渐的,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窗户被打破,甚至最后被拆的是房子,因为玻璃全碎了都没人管,估计房子也是无主的,不是么?
所以,“破窗效应”要提醒我们的是:第一时间制止和纠正正在发生的问题。质量无大小,修养无高低。或许是一个轻微的“过错”,或许一张糖纸、一个果皮、一张纸巾等等,都是体现个人对工作生活的一种态度、文明和修养。
或许我们无力选择环境、改变环境。但我们却能让自己,不会成为一扇“破窗”。
-重点1-
何谓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是人类社会独特的心理现象。1982年美国社会科学家詹姆士·威尔逊及犯罪学家乔治·凯林提出了破窗理论( Broken Windows Theory )[1]。该理论指出,无秩序、混乱的物理和社会环境因素容易引发更多的社会失范行为,社会无序现象也会因此弥漫开来[2]。
破窗理论是以詹姆斯·Q为核心的犯罪学理论。和乔治·凯林(George L.)出版于1982年3月出版的“大西洋月刊”,题为“破窗”。
该理论认为,如果允许存在环境中的不利现象,就会诱使人们效仿,甚至加剧。例如,在窗户破损很少的建筑物中,如果那些窗户没有修理,可能会有更多的窗户被驱逐舰损坏。最终他们甚至闯入大楼,如果发现空无一人,也许解决或火灾。
一堵墙,如果有一些涂鸦还没有被洗掉,很快,墙上就会满是乱七八糟、难看的东西;人行道上有几片纸屑,很快就会有更多的垃圾,最终人们会想当然地把它扔到地上。这种现象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
同样的,Keizer凭借相关实验发现了轻微的社会失范行为,例如乱丢垃圾、在墙壁涂鸦等如不严格规范会逐步发展为更多且更为严重的失范行为[3]。
Keizer的这一研究成果极大的促进了破窗理论在美国的推行,对学界加深对破窗理论的认识及进一步完善破窗理论有重要价值。
黑老师简而言之,所谓的破窗效应,是指一件事情、一个东西一旦有了裂痕,人们就会有意无意地任其变得更坏。
一座房子的窗户破了没人修,隔不久,房子其他的窗户也会被打破;
原本干净的地方一旦有了垃圾,人们会毫不犹豫地在这里继续丢弃垃圾。
一个计划一旦中止了一次,就极有可能有第二第三次,直至完全放弃。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我们的失败,往往就是对最初的那个小诱惑、小妥协没有足够的重视。
-重点2-
生活中的破窗效应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比方说,你分别到两位朋友家做客。朋友甲的家里窗明几净,地板上一尘不染。
如果他忘了给你准备烟灰缸,你一定会在点烟之前请他帮你找一个烟灰缸,而决不忍心让烟灰落在光亮的地板上。而朋友乙的家里是随处可见的尘土和纸屑。估计你也懒得要朋友给你找烟灰缸了,而是任由烟灰飞散,或是直接把烟蒂扔到地上了。
事情的恶化当然还离不开后面那一双双推波助澜的手。面对“第一扇破窗”,我们常常自我暗示:窗是可以被打破的,没有惩罚。
这样想着,不知不觉,我们就成了第二双手、第三双手……去市场买瓜子,抓了几个尝尝。
瓜子皮呢?你放哪儿了?是不是看到地上已有一片瓜子皮了,就将自己磕的皮也扔地上呢?大热天走在街上,买根雪糕,半天没有找到垃圾筒,你会将包装纸放在哪儿?是不是找个有垃圾的角落,悄悄地扔掉呢?路上的噪音、墙上的笔迹、地上的痰迹就这样越来越多,我们离优雅、文明、公德就这样越来越远。
“环境早就脏了,我扔的这点儿垃圾根本起不到关键性作用”、“反正也不是我先这么做的”,不少人会这样辩解道。
其实,这些说法根本站不住脚,错了就是错了,影响的大小并不能改变行为错误的本质,别人的错误更不会是证明你无错的理由。勿以恶小而为之,规范自我,不要让“破窗效应”一再发生。
其实,人和环境之间是互动的,环境的好坏是人的行为的体现。我们许多人抱怨环境恶劣,可他们却很少反思自己的言谈举止。不少人盯着社会的阴暗面,结果自己的心灵也变得狭隘和阴暗,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了社会上的一扇“破窗”。
-重点3-
如何修复破窗效应
年轻时的曾国藩,脾气暴躁、做事无毅力、郁郁不得志,他想改变自己的处境,但几经努力都以失败告终。
后来他想到一个办法,不再试图从宏观上对自己的人生作出改变,而是只坚持做一件事:早起。
他在床边放个铜盆,盆上用绳拴个秤砣,再把香系绳上。香尽绳断,秤砣砸盆就会发出声响。曾国藩就翻身起床,开始点灯读书了。
当他长时间坚持早起时,变化也开始了:他能坚持每天读书、写日记了,因此学问大有长进;他戒了烟瘾,此后30年再没吸过一口;他的人生走上开挂模式,屡次都考不中秀才的他,中秀才的第二年,就中了举人,中举人后四年,又高中进士。
他用早起的方式,修复了自己人生的“破窗”。
对应到每个人,那扇“破窗”:
也许是不愿意吃垃圾食品的坏习惯
也许是每天总会迟到五分钟上班的拖延
也许是压力一大就想疯狂购物的冲动
从“破窗”着手,去改善,去坚持,你就能启动一个自律、自强的突破口,进而全方位地整顿生活。不给自己制造破窗的机会。
前段时间,韩雪拒绝何炅饭局的事刷爆朋友圈。两人录完节目后,何炅约韩雪一起吃个饭,韩雪拒绝了,说要回家写作业。何炅以为这就是韩雪不愿去吃饭的一个借口,但没想到她真的是要回家学习。
每天学习英语两三个小时,韩雪坚持这个习惯已经有四年了。而之所以能坚持下来,她的策略是,一次偷懒的机会都不给自己!不只是推掉不必要的饭局,就连手游软件她也卸载掉。
她甚至会带着作业本进剧组,即便半夜两点才能收工,她也坚持做完作业再睡觉。她深知“破窗”的危害,只要给自己一个借口,那无数借口和松懈都会纷至沓来。
作家唐家三少,日更8000到10000字,一写就是十四年。十四年来,除了妻子去世那几天,他从来没有断更过。因为他不会给人生留下“破窗”的漏洞,绝不给怠惰任何钻空的机会。
洞房花烛夜,送完客人,老婆休息了,他还在更新《生肖守护神》;女儿出生老婆待产那天,他在更新《斗罗大陆》;生日当天高烧40度,依然坚持更新《天珠变》;
他的好友陆琪说,每次几个作家朋友一起出去玩,高铁上,大家都在聊天,唐家三少却拿出电脑开始写作。2018年唐家三少以1.1亿的版税位居作家富豪榜第一。他不是最有才华的,也不是写得最好的,他的成功来自于,十几年如一日地堵住了自己的那扇“最小的破窗”。
坚持跑步几十年的村上春树说:因为不想跑步,所以要去跑步。
要想把一件事坚持下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不给自己一次懈怠的机会,不要让自己有放弃第一次的想法,因为一旦放弃第一次,第二次就变得很容易。人的废掉,都是从对自己小小的纵容开始的。
晚上睡觉前,你拿起手机对自己说,就玩几分钟,结果成了几小时。因为有点不舒服,你跟自己说,今天晚上就不锻炼了,容许不舒服的自己休息下,于是后来再也没拾起来。
人,一旦放任自己一次,就会有以后的无数次,开始了破罐子破摔。
面对难以解决的困境
不妨干点无关紧要的小事
破窗效应告诉我们,所有现在的困境,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由最初的那扇破窗引起的连锁反应。但如果面对困境,却找不到那扇破窗,不知该从哪里着手改善怎么办?
美国知名极简主义写作者约书亚·贝克尔给了我们一个答案。约书亚·贝克尔在28岁时就掌管150家店铺,拿着7位数薪水,住的是豪宅,开的是名车,过着人人羡慕的高富帅生活。但他自己的生活状态却很差。
因为长期熬夜,他每天都需要服药入睡,母亲去世时,也没有时间照料她,因为没时间照顾家庭,妻子也向他提出了离婚。他的人生看起来光鲜亮丽,内里却开始腐败不堪。他想改变自己的处境,却不知道怎么做。
在这个迷茫的时候,他想靠整理房间来改变一下心情。没穿过的衣服、没用过的器皿、可要可不要的杂物……一番整理后,他丢掉了家中90%的物品。在清理房间的过程中,他发现,他除掉的不只是物品,还有自己内心的欲望,他身上的“磁场”也开始变得简约。
后来,他终于下定决心辞掉了工作,有了大把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小时候,我的梦想是当作家,现在,我终于拾起了那支笔。”两年后,约书亚成了畅销书作家,并与朋友一起创建了极简生活网站—TheMinimalists。
面对生命的困境,你无力面对或解决时,不妨先放一放,干点无关紧要的小事。解锁重大困境的那把钥匙,也许就藏在生活的细节里。
生活中打败你的,往往不是那些重大的挫折,而是一些小事情,一次放纵、一次放弃、一次对自己降低了要求……让一件原本很好的东西变坏,往往是由一个看起来很小的行为引发的连锁反应。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利用这股“暗黑力量”,为自己带来曙光。
生活一马平川时,不要给自己第一次放任的机会,生活陷入低谷时,就去找到最初的那扇破窗,重建人生。
Reference
Wilson J Q,Kelling G L.Broken windows:The police and neighborhood safety.The Atlantic Monthly,1982,249(3):29-38.
Wilson J Q,KellingG L. A quarter century of broken windows.The American Interest,2006,2 (1) :168-172.、
Keizer K,Lindenberg S,Steg L,The spreading of disorder.Science,2008,322(5908):1681-1685.
Keuschnigg M,Wolbring T.Disorder,socialcapital,and norm violation:Threefield experiments on the broken windows thesis.Rationality and Society,2015,27 (1):96-126.
李本森.破窗理论与美国的犯罪控制.中国社会科学,2010,(5) :154-164.
@本文版权归“敲重点”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THE END—
对了!
来这,一起改变点什么….
“通证经济”重构 “眼球经济” !
参与即挖矿.100%收益共享 . 社区自治
让每一篇原创都能触动人心…
立刻下载领取3000 CB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