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湖滨堂主
从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依靠严格的居家令成功地阻止了疫情的蔓延。当疫情扩散到加拿大等国时,通过居家、戴口罩等这些在中国成功过的方式来阻止疫情蔓延就很难成功了。究其原因,是不同文化、政治、宗教等影响下政府的执行效率和民众的配合意识具有天然的差别所致。即使在疫情非常严重的一年之后,依旧依旧还有人游行抗议政府的居家令。
这种情况下抗疫只能依赖于群体免疫,无论是通过大规模人群感染或者是大规模的疫苗接种。鉴于新冠病毒远远大于流感病毒的致死率,,大规模的疫苗接种就是最后的希望了。
通过各大科研机构的不懈努力,疫苗终于来了。正所谓“天天盼疫苗,真有了疫苗又不敢打”疫苗带来的副作用又使得大家有顾虑。不过“两害相权取其轻”,考虑新冠病毒的危险,还是尽早打上疫苗吧。市面上的几种疫苗效果及副作用各有不同,有辉瑞、莫德纳、阿斯利康和强生。根据数据的不断披露,我个人更倾向于接种辉瑞疫苗,第二选择是莫德纳,当然没有选择的话有什么就打什么吧。
加拿大的疫苗供应依赖于国外的生产能力,在疫苗数量供应上受制于人。政府根据年龄以及疫情严重程度安排接种疫苗的先后次序,首先供应给一线医护人员和年长者。于是我每天就刷政府预定网站,看什么时候轮到我可以打。
眼看着周围邮编地区一个个因为疫情严重而成了热点地区,可以在年龄段没有轮到的时候就可以打,心情真是非常纠结。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区列入热点地区可以早点打疫苗,一方面又庆幸自己的区不是热点地区说明疫情没有那么严重。虽然药房也可以接种疫苗,而且对年龄限制比较宽松,但药房主要是阿斯利康疫苗,还是等诊所的吧。每天就在这种上上下下的忐忑中刷新预约网站,看着疫苗接种年龄段从70岁以上,到65岁以上,到60岁以上。。。。。。每当朋友中有人轮到了接种了疫苗,大家都热烈祝贺,同时也互相关照注意事项。总体情况还不错,大部分也就是手臂酸痛一两天就好了,只有很少几位接种后出现发烧情况,一两天后也恢复了。于是接种疫苗的信心大增,等待的心情更加急切。
终于轮到自己那个年龄段可以预约了,一大早就守候在电脑前,时间一到就感觉刷,终于预约到了三天后的时间,就在家门口,疫情后临时开设的公共诊所。这个诊所选用了公园里的一个运动大厅。
我戴好口罩提早10分钟驱车来到了公园入口,三个工作人员在分流,告诉我今天可能会比预约时间晚10分钟左右,停车后可以在车里等待。进入停车场,入口支起的牌子上列出了时间段,按照预约的时间点停在相应的车位。 然后在手机上根据预约的邮件指示先做自我筛查今天身体状况是否符合接种条件,例如是否有发烧,是否刚刚接种过其他疫苗,是否最近接触过新冠患者等等,各项符合就得到一个绿色的通行标志。(没有手机或不会使用也没有关系,现场也提供纸质的筛查表可以填写)差不多时间到了,下车前往运动大厅,门外第一个工作人员询问预约时间然后排队,自然每个人要保持两米的社交距离。队伍不长,大约十来个人。到门口后有另外两个工作人员,看自我筛查结果,我把手机上的通过结果显示给他们后就进入了运动大厅。
进来后我观察了一下,整个大厅里显得非常空旷,虽然进去后队伍弯弯曲曲看上去很长,但因为每个人保持了2米的社交距离所以实际人数不是那么多。工作人员包括志愿者很多,都非常的友好。和国内类似场合比起来有很大的不同。一个是这里的工作日包括打针的护士都没有穿统一的护士服装,除了一部分志愿者穿了印有志愿者字样的蓝色T恤外,大家都穿的平常的衣服。另外一个是个人防护装备就是口罩,少部分工作日带了那种类似于夏天遮阳的面罩,不像国内个人防护装备那么严密。我还看到一位女工作人员有好几个月身孕了,挺着大肚子在工作。一方面佩服这些一线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另一方面也为他们的安全担忧。唯一的附带好处就是,因为感觉不像医院,不紧张。
进去后有两位工作人员引导,首先提醒用免洗消毒洗手液洗手,提醒准备好健康卡。然后排队到了一个标记,这是第一站,有另外一个工作人员指引去了3号桌子那,工作人员非常友好,根据手头的预约名单找到名字,核对预约时间和地址。一个有四张桌子,引导人员看到哪张桌子那里空了就引导下一个去哪里。确认好了给了我一张小纸条,继续沿着弯弯曲曲的队伍往前走。到了第二个标记,这是第二站,有工作人员指引去一张桌子。也是同时又好几张桌子。我被指引去了刚空出来的4号桌,桌子后面的工作人员在一个Tablet上工作,非常亲切,先问好,然后输入/核对姓名,健康卡号和电子邮箱地址,同时是否愿意邮箱接收一个调查,我选择同意。然后继续顺着队伍来到第三个标记,就是第三站,要注射疫苗了。数了一下大约有24张桌子同时工作。引导人员看了一下12号桌子空下来来,让我去12号。
坐下来后,护士非常和蔼亲切,介绍了自己的名字,告诉我要打的疫苗是辉瑞。我很高兴,是我的第一选择,运气不错。然后按例再一次核对身份,询问我的身体状况,介绍可能的反应,例如酸痛,可能的发烧等,以及应对的方法,并询问我有何疑问。我告诉护士我很害怕打针,还害怕鲜血。护士说不用怕,很快很轻,而且不会有血。我事先穿的T恤,这样好打针。想留着右手干活,所以选择打左手。我闭上眼睛,拳头不由自主地紧握着。护士说,放松放松,就感觉比蚊子叮了一下还要轻微很多,护士就告诉我好了。然后贴上一个邦迪,到中间椅子上观察15分钟。每个在观察等候的椅子之间也是远远地超过两米。 过来十五分钟没有什么异样我就出来了。外面阳光灿烂,青草碧绿,空气中飘荡着夏天的气息。
回家后打针的地方有点酸痛,都属于被告知过的正常反应。好好地睡了一觉,第二天一切恢复正常,也没有发烧。现在就期待16周之后的第二针了。
希望更多的人都能如愿接种疫苗,当接种率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形成了群体免疫的屏障,那时候因为新冠肆虐而大受影响的生活就可以恢复正常了。期待那一天早日到来。
新冠病毒虽然可怕,但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下,终将战胜这一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