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学习只是为了记录,还是不要学习了

学习的最终的目的应该是学以致用

同事离职了,在她走之前,我们一起吃了个饭。

其实我一直想要离职,在7月份的时候就想要走了,碍于种种原因,拖延到了今天。

我明知在公司的项目不会有好的结果,每天的感觉是——尴尬,在公司也越来越沉默。

也许会有人问,那为什么不找新的工作,辞职呢。

为了面子,我这么告诉家人:我们直属上司一直在挽留我,再说现在也年底了,不好找工作。等年后再说吧。
瞧瞧,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

迟迟没有投递简历,不是因为直属上司的挽留,而是对未知的恐惧。
已经工作两年的我,不敢轻易再回到求职大军中,害怕面试时问的问题答不出来,害怕没有公司看得上我,害怕去接触新的环境......

最近看《谁动了我的奶酪》,当时颇有感触,甚至写了读书感悟。我把这本书也推荐给了她。

她告诉我:前段时间,她觉得自己就像匆匆一样,不甘心,每天在抱怨,觉得痛苦。

我呢,现在就是重新踏入迷宫前的唧唧,不敢踏出那一步。

  •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有时需要简单地看待问题,灵活、迅速地行动。
    我们不需要用可怕的固有的观念把事情变复杂,让恐惧的念头把自己搞得心烦意乱。
  • 其次,我们要密切关注微小的变化,这样就会为可能来临的大变化作好准备。

唧唧不得不承认,要想作出改变,最大的障碍来自自身,除非自己想改变自己,否则一切都是枉然。

书中的这段内容,我曾经读到并且单独划线。对我的行为产生影响了吗?没有。

我曾经因为自己读书,写读书笔记而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努力上进,其实只是看起来很努力。更多的是书读了,道理也知道了,然后还是像以前一样。

李笑来在《把时间当做朋友》一书中,学生追问他:老师,你说的方法有没有用?
他非常着急:

“你怎么还在浪费时间想这样没用的问题呢?要是你早就开始实践的话,现在不就能知道那方法是否真的有用了么!”

我们知道不要熬夜,经常还是十二点之后休息。
我们知道要孝顺父母,却没有给他们经常打电话。
我们知道要锻炼身体,却还是窝在被窝里看手机

耗费时间和精力,去读书,读完之后不去实践,那么不如安心的去睡个好觉,玩个游戏,身体或者心灵总有一处获得满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