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例模式之进化心路

前言

    单例模式应该是编程中使用最多的设计模式之一,写好单例模式往往能体现一个程序员的基本功。单例模式看似简单,但是要将其设计得高效、安全、优雅,还是需要考虑很多细节之处。本文将从最简单的单例模式开始分析,从简单-高效-安全-优雅逐步演化。

非线程安全版

    简单版只需实现单例功能,并不考虑其他因素。同时简单版分饿汉和懒汉模式,至于何为饿汉何为懒汉,接下来将逐一介绍。

1. 饿汉模式

    何为饿汉模式,简单形象来说就是像饿汉一样,很饥饿,需要立马得到食物。在代码中体现就是,一开始就得把单例对象创建出来,需要时立马就能拿到,不需要其他额外操作。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ingleton() {}
    // 饿汉模式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instance;
    }
}

    从上面的代码可以看出,饿汉模式相当简单,同时,这种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静态成员变量instance 在一开始就会被创建出来,即使整个运行阶段都未使用,也会占用内存;另一个是线程不安全,在多线程环境下会创建多个对象。针对这两个问题,下面会逐一解决。

2. 懒汉模式

    和饿汉模式相反,懒汉模式如同其名,在对象需要使用时才创建出来,避免饿汉模式导致的内存浪费。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ingleton() {}
    // 懒汉模式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ull;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return instance;
    }
}

    可以看到,懒汉模式也很简单,instance 初始化为null,只有在需要使用时才去创建对象,解决了饿汉模式内存浪费问题,但是线程安全问题依旧没解决。下一小节将讨论线程安全单例模式如何实现。

线程安全版

    在编写多线程程序时,线程安全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考虑之一。接下来,我们将讨论线程安全版本单例模式的几种实现方式。

1. 简单粗暴法

    大家很容易想到,要想保证线程安全那直接在方法前加锁使其成为同步方法,那么在多线程同时调用方法时,需要排队执行同步块,保证了线程的安全。这种实现方式如下: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ull;

    // 同步方法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return instance;
    }
}

    上诉方法在getInstance前加synchronized 关键字保证方法的同步调用,实现了线程安全版的单例模式,这种方法简单而且也达到了目的,但是缺陷是效率极低,每次调用方法获取单例对象时都得加锁,如果调用频繁则对程序性能影响很严重。针对效率问题,下面会给出解决方法。

2. Double CheckLock(DCL)法

    既然每次加锁会导致效率问题,那我们可以考虑是否可以缩小锁的粒度,在必须加锁的情况下才加锁,其他情况直接饶过加锁操作。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ull;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 first check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if (instance == null) { // second check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instance;
    }
}

    大家注意到,只有当单例对象为空时,才进入同步代码块,不为空时,直接返回对象,这种方式对比上一种实现方式极大提高了程序的性能。同时,这里有两次判空操作,有些同学可能疑惑为什么需要两次,这里解释下:第一次判空,相信大家都能理解,即当对象为空时才进入同步块;第二次判空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当多个线程同时通过了第一次判空,进入同步块,如果没有第二次判断操作,则会创建出多个单例对象。这种方法解决了性能问题,但是依旧有不足之处,那内存浪费和线程安全都解决了,那存在什么不足呢?这种方式真的就线程安全了吗?no,这里还涉及到比较底层的细节---jvm编译器指令重排。何为指令重排,相信大家都了解,如上面一行代码instance = new Singleton();编译成jvm指令可能如下:

address = allocate(); // 1. 给对象分配内存空间
ctorInstance(address); // 2. 初始化对象
instance = address; // 3. 将instance指向对象

如果编译器不搞事,正常情况下,按上面的jvm指令执行不会出现线程安全问题,但是如果jvm按照自己的优化算法将上诉指令进行优化,就会出现下面这种情况:

address = allocate(); // 1. 给对象分配内存空间
instance = address; // 2. 将instance指向对象
ctorInstance(address); // 3. 初始化对象

那如果按照上面的指令顺序运行会出现什么问题呢,为了能够形象的解释这一问题,我把上诉执行替换到java代码中,如下: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ull;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 first check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if (instance == null) { // second check
                   address = allocate(); // 1. 给对象分配内存空间
                   instance = address; // 2. 将instance指向对象 (注意,执行完这条命令后,instance将不为null)
                   ctorInstance(address); // 3. 初始化对象
                }
            }
        }
        return instance;
    }
}

按照上诉代码的执行逻辑,假设有两个线程a、b。当a线程通过了两次check,执行完instance = address后,此时instance的状态是不为null且未被初始化,假设此时b线程运行到第一次判空检查发现instance已不为null,那直接返回instance,那么问题就来了,虽然此时instance不为null,但是其并未被初始化,如果直接拿来使用必然会导致程序出错。因此出现线程安全问题。那么如何解决指令重排的问题呢?这里引入volatile关键字防止jvm指令重排,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ingleton() {}
    private volatil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ull;  // 防止指令重排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instance;
    }
}

3. 静态内部类实现模式

    前面的方法已经解决了内存浪费、效率及线程安全问题,那还有没有更加优雅的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这里引入静态内部类实现方法,即能解决上诉所有问题也能体现出代码的优雅感,如下: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class Inner {
        private static final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Inner.instance;
    }
}

    内部类是延时加载的,也就是说只会在第一次使用时加载,不使用就不加载。使用内部类可以在不加锁的情况下,保证线程安全,因此用内部类能够优雅的实现单例模式。

小结

    本文从内存、性能、安全角度出发,对单例模式的实现逐步演进,在保证这三者的前提下最终讨论出一种优雅的实现方法。如有不足之处,欢迎交流讨论,谢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男人嫌女人事多,女人嫌男人不解风情,于是,男人和女人之间多了争吵,而男人又是见吵架就头大的物种,若想避免频繁争吵,...
    红豆印迹阅读 799评论 0 0
  • 今天是周六总的来说今天的效率是很低的,时间的利用率没有到位。大部分的时间都浪费在了娱乐或者等待上,并没有把时间放在...
    龐校長阅读 230评论 0 1
  • 李农乘车将欲行 吾独店中暗伤离 桃花潭水三千尺 不及我俩姐妹情
    红色阳光阅读 398评论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