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重视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如下七个方面。
一,阅读与了解
做法是:阅读课本或相关内容;通过视频(网上资料等),报刊杂志,文献等途径知悉信息。其重点在于课堂上的阅读课本。
阅读过程中做到以下几个步骤。
1.默读。完整浏览阅读内容。
2.通读。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大声朗读课本内容。
3.精读。划出重点内容,对重点内容再朗读。
意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克服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开小差,厌学等问题。
问题与对策。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如果习惯差,意志薄弱,厌学等,不能按部就班完成阅读步骤;或者阅读时,敷衍了事,有口无心。因此,朗读时要求大声整齐;默读朗读后对阅读内容进行梳理,划出重点,并且小组内交流对划出的重点内容进行确认。
了解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进行。
二,观察与模仿
做法是:课堂上观察实验操作,模仿实验操作;或者观察神态举止,并就此进行模仿。等等。
观察过程中,调动全部感觉器官,仔细观察,然后记录重要的观察现象。
模仿实验操作,由生涩到熟练逐步过度,直到掌握操作要领。
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培养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养成尊重他人德行。
观察步骤:
1.安静,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如准备记录的纸笔)。
2.观察。重点是看,其次不能忽视听与闻等。
3.记录现象。小组内就记录现象进行交流,相互补充。
模仿步骤:
1.观察模仿对象。
2.就实验操作等进行模仿。
3.多次练习,直到熟练。
三,分析与讨论
做法是:对概念,理论,定律,公式等进行分析。小组成员集体讨论,对相关内容进行释疑解惑,直到弄明白。
步骤:
1.找出课本上表述的概念,理论,定律,公式等。在小组长带领下,小组成员共同对相关内容进行确认。
2.小组成员分别发表看法,认识,谈谈自己对概念,理论,定律,公式的理解;倾听小组其他成员的发言。
3.补充,或就不同的认识理解进行争论。
4.形成比较统一的认识意见,并记录下来。
意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培养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表达争辨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引导学生集体共处,和谐互动,修练涵养。
问题与对策:
1.小组成员不参与,不表态,不讨论,不总结。
责成小组长引导提醒,成员间相互鼓励帮扶督促,必要的话进行隔离调教。
2.小组成员间个性差异,不协调,难统一。
充分尊重个性差异,保留意见,达成共识。适当予以引导,提供决定依据。
四,记背与练习
做法是:背诵记住知识要点等,完成作业练习,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步骤:
1.明确知识要点等。
2.背诵记忆。
3.完成练习。
完成作业练习的步骤:
1.明确作业练习的内容。
2.小组长提示作业练习涉及的主要知识点。
3.独立完成练习,写出答案。
4.小组内相互核対答案。
5.改正错误,写出批注,交流经验。
6.小组成员相互检查。并给出评价。
不留家庭作业。所有练习作业都要求在课堂内完成。
问题与对策:有些学生记忆能力比较差,很难记住知识内容;存在畏难情绪,不能下定决心记住记牢;因为厌学,不感兴趣等原因放弃;记忆过程中不主动,不积极,消极应付。
小组成员间相互鼓励支持,经常交流经验,小组间进行比较评价。对课内不能按时完成记忆的,安排专人盯人在课后定时间帮扶督促。
在做作业练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花费时间比较长;不能认真读题,理解题意;不能独立分析,没有掌握正确的答题技巧。等等。
控制每次完成的习题总量,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从容完成。小组内评讲习题过程中,安排答错题的学生重新读题,并谈出个人的理解。总结答题经验技巧,相互交流。当堂作业当堂完成,不留课外家庭(做习题)作业。
五,复习与整理
做法是:经常性的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对比,逐步扩展思维导图,动手书写笔记,相互交流,完善笔记内容。
步骤:
1.按照遗忘曲线列出复习的内容时间。
2.按时复习。
3.建立并扩展思维导图。
4.相互交流,完善笔记内容。
问题与对策:没有确定的复习时间点,复习的时候只是简单处理单一知识点,没有进行前后比较综合,不能认真完成思维导图,没有及时增补笔记内容,小组内交流不充分。
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共同制定复习时间表,安排专人负责提醒按点复习。小组内共同明确复习的内容,共同回顾知识内容,共同讨论可能的联系并记录。小组成员相互帮扶完成思维导图,尽量逐步扩展思维导图。小组内展示,要求人人讲解。
六,交流与分享
做法是:及时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小组内由组长主持组内交流,并形成相对统一的认识;然后在小组间进行交流,由教师点评撮合,形成全班的共同认识。
步骤:
1.小组内进行充分分析,讨论,由小组长主持形成比较统一的认识。
2.确认统一的认识,指定专人讲述;由专人试讲,进行必要修改。
3.小组间进行交流。各小组先后表述,然后进行互评。
4.教师及时对每一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提供必要的补充和修改意见,帮助完成更全面的归纳总结。
问题与对策:有些学生发言比较多,而有的学生甚少发言,优秀学生过多表述,而落后的学生无话可说。发言跑题。
小组交流过程中鼓励人人发言,规定发言次序,肯定优秀学生的表现,引导学生向优秀学生学习。划定交流的内容,围绕重点核心内容开展讨论交流活动。
七,应用与创新
做法是:运用所学解答问题,在一般方法技巧之外创造性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步骤:
1.设计问题环境(包括习题,调查,实践多途径)。
2.解决问题。
3.评价。
4.进一步创造性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技巧。
问题与对策:对所学习的知识内容不熟悉,对解决问题存在畏难情绪,无从下手,解决问题方法技巧不多。
认真熟悉问题环境,明确涉及的知识内容,必要的话,小组成员相互提示或共同讨论加以进一步的明确。由优秀学生示范展示方法技巧,跟进练习熟悉直到能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