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会
记得在若干年前,读过一篇李笑来老师的文章,文章中笑来老师表达过对聚会的观点,他说不知道从什么开始,他就不再参加超过三人以上的聚会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发觉得这句话值得品味琢磨。
聚会,本文中暂且指代三人以上到十人或者百人不等的Social,形式不限于吃饭,KTV,冷餐会,或者其他什么的。我不太参加这类聚会,自出生以来更是从未组织过,甚至三人的在我看来都是多,呵呵。也算是个彻底的宅女。
其实说到把Social写到巅峰的还要提到《了不起的盖茨比》,书我没有看,刚好小李子前些年翻拍了这部电影,还挺不错的。电影里小李子饰演的盖茨比就是一个聚会的组织者,他买下一座宫殿一样的地方,每天晚上为社会各界人提供在这儿歌舞,交友,当然还有更多的是涉及商业利益上的合作往来。然而电影中的笔者却意外发现,其实盖茨比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女孩,他的初恋情人,这里就不剧透了,结局很是唏嘘,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大概男人们都是看了许多这类型的书和电影,对女人的善变与薄情才显得越来越事故老练了。
结局盖茨比死了,一夜之间宫殿成了坟墓,曾经的一切繁华热闹,烟消云散。盖茨比的葬礼。。。无一人参加。
其实关于“多”的概念,我想是我们这样的肉体凡胎无法理解的,S老师,我看着他一路开办成长会,从几百人到现在每年的千人,一旦招满,他就会立即涨价去控制人数。我想现阶段他也无法驾驭“多”这个概念。
教育——因人而异,因才施教,这些都是在“多”这个前提下无法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