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体老“湿”!

湿气是什么?【理论】

我们常讲的“湿气”不是虚有的东西,中医讲致病源有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 中,最怕的就是湿邪。

因为湿容易渗透,与其他五邪勾搭一起,形成遇热则成为湿热,这就使得广东、福建、浙江一带地区居住的人,又热又湿,多为湿热体质。

湿气几乎成为一种现代病,饮食不节、长期吹空调、懒于运动,这些人们自以为“安逸”的行为,超过了脾脏的承受能力,让脾胃也跟着矫情起来了!

湿气最怕这几种不要命做法!【禁忌】

1、潮湿环境,外湿重重

外湿是引起湿气的重要因素。比如居住环境潮湿、穿潮湿衣物、洗澡洗发后未吹干、地板潮湿等。另外,对着空调吹冷风,是最禁忌的。

2、避开生冷、甜腻食物,别喝酒!

外部环境只是诱因,“病从口入”内湿才是主因。中医认为脾胃主湿,所以,如果发现湿气重,就别吃伤脾胃的食物。比如暴饮暴食、凉拌食品,冷饮、甜食、酒,因为甜腻化湿、酒助湿邪。

3、湿热体质、寒湿体质不辨证调理

很多人并不能准确的分辨体质,就去盲目去湿气,比如千遍一律的用红豆薏米去湿,效果大都不明显,而寒湿体质还会加重脾胃虚寒现象。

怎么判断湿气类型?【判断】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怎么调理湿气?(方案)

中医于去湿颇为见效,大众也崇尚“药食同源”,今天养生君告诉大家几个去湿效果比较好的食材,自己在家熬粥、泡水都可以用。

【薏仁】

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但寒湿体质不能用,湿热体质平时可以用熬粥喝,注意要先炒一下再熬粥。

【赤小豆】

疏风清热、燥湿止痒、润肤养颜的功效。其内服有化湿补脾的功效,对脾胃虚弱的人比较适合。

【白术】

《神农本草经》:术,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有健胃强身之效,尤其对四肢无力、食欲不振等有特效。

【茯苓】

茯苓为利水渗湿、健脾益胃、宁心安神的良药。且茯苓药性平和,利水但不伤正气,因此不管是湿气偏寒还是偏热,均可用茯苓去湿。

【芡实】

味甘、涩,性平。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如有脾虚引起的腹泻、肾虚引起的尿频尿急滑精及女性的带下病等平时可多吃芡实。

【茅根】

即为白茅的根部,是利尿祛湿的好食材。

【砂仁】

砂仁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如有脾胃虚寒、湿气滞留、呕吐腹泻及妊娠恶阻等症状均可用砂仁来缓解。另外砂仁还可开胃、化滞、消食。

【淡竹叶】

具有清心除烦、利尿通淋的功效,对于牙龈肿痛、口腔炎等有良好的疗效,民间多用其茎叶制作夏日消暑的凉茶饮用。

【小茴】

小茴性燥热,适用于虚寒体质,如果你是寒湿则再适合不过了,小茴香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的功效,但注意不要食用过量。

【甘草】

甘草具有和中缓急、健脾补气、润肺利咽、解毒消炎的功效。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药材,但久食甘草会出现浮肿及高血压。

【木棉花】

《中药新编》中记载“木棉花可利尿及健胃”,有清热利湿,解毒的功能。

【香薷】

香薷微温,适用于寒湿体质。香糯可发汗解暑、利水消肿、养胃散湿。

如果很多人觉得食疗见效慢甚至没效果,熬中药费时间,不想自己做,那么您也可以购置祛湿茶。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