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

被讨厌的勇气

第一夜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p4: 阿德勒心理学不是死板的学问,而是要理解人性的真理和目标。

p6: 如果一味的关注过去的原因,企图仅仅靠原因去解释事物,那就会陷入"决定论"。最终会得

到这样的结论:我们的现在甚至未来全部都是由过去的事物所决定的,而且根本无法改变。

p7: 阿德勒心理学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

p7: 目的论: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制造出不安或恐惧之类的情绪。

p7: 如果我们一直依赖原因论,就会永远都止步不前。

p8: 阿德勒心理学明确否定心理创伤

p9: 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

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

经历,而是我们赋予经历的意义。

p9: 决定我们自己的不是"经验本身"而是"赋予经验的意义"。

p9: 经历本身不会决定什么。我们给过去的经历"赋予什么样的意义",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

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

p10: 我们大家都是在为了某种"目的"而活着,这就是目的论。

p11: 为了大发雷霆而制造怒气。

p13: 愤怒其实只是可放可收的一种"手段"而已。愤怒也只是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而已。

p14: 阿德勒心理学正是一种与虚无主义截然相反的思想和哲学。

    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现在的状态取决于你赋予既有事件的意义。

p15: 以精神创伤说为代表的弗洛伊德式的原因论就是变相的决定论,是虚无主义的入口。

p16: 改变的第一步就是理解。

p19: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p20: 我们需要的不是更换而是更新。

    现在的你之所以不幸正是因为你自己亲手选择了"不幸",而不是因为生来就不幸。

p21: 你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里选择了"不幸"。这既不是因为你生在不幸的环境中,也不是因为你

陷入了不幸的境地中,而是因为你认为"不幸"对你自身而言是一种"善"。(善=舒适区?)

p22: 阿德勒心理学中用"生活方式"一次来说明性格或秉性。

        生活方式:某人如何看"世界",又如何看"自己",把这些"赋予意义的方式"汇集起来的概念

就可以理解为生活方式。从狭义上可理解为性格;从广义上讲,这个此甚至包含了某人的

世界观或者人生观。

p23: 生活方式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

    假若生活方式不是先天被赋予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那就可以有自己进行重新选择。

p24: 问题不在于过去而在于现在。重新选择新的生活方式。

        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你在不断地下着不改变自己生活方

        式的决心。(你对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充满了恐惧)。

    未来难以预测,生活就会充满不安,也可能有更加痛苦、更加不幸的生活在等着自己。也就

是说,即使人们有各种不满,但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更加安心。

p25: 要想改变生活方式需要很大的"勇气"。阿德勒心理学就是勇气心理学。你之所以不幸并不

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你只不过是缺乏"勇气",可以说是缺乏"获得幸

福的勇气"。

p26: 人都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采取行动的。

怎样才能改变生活方式?

首先,要有"摒弃现有生活方式"的决心。

要改变对世界或自己的看法(生活方式)就必须改变与世界的沟通方式,甚至改变自己的

行为方式。请不要忘记"必须改变"的究竟是什么。

p28: 你依然是"你",只要重新选择生活方式就可以了。

      阿德勒的目的论是说:"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

  响。"

第二夜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p31:之所以只看到缺点是因为你下定了"不要喜欢自己"的决心。为了达到不要喜欢自己的目

的,所以你才只看到缺点而不看优点。

下定不要喜欢自己的决心是因为对你而言是一种善(个人理解就是舒适区)。

以前作者的性格—对自己没有自信,对一切都持悲观态度;还有就是太过固执;非常注重别人

的看法,而且总是活在对别人的怀疑之中;不能活得自然,总是觉得在演戏。

p33:脸红症女孩:她的苦恼是害怕见人,一到人前就脸红,说是无论如何都想治好这种脸红恐惧

症。只要有脸红恐惧症的存在,她就可以用"我之所以不能和他交往都是因为这个脸红恐惧

症"这样的想法来进行自我逃避,如此便可以不必鼓起告白的勇气或者即使被拒绝也可以说

服自己,而且,最终也可以抱着"如果我治好了脸红恐惧症我也可以..."之类的想法活在幻想

中。

p34:你为什么讨厌自己呢?为什么只盯着缺点就是不肯去喜欢自己呢?那是因为你太害怕被他

人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

p35:害怕被他人否定,害怕被别人轻视或拒绝、害怕心灵受伤。

    你的"目的"是"避免在于他人的关系中受伤"。如何实现这个目的呢?只要变成一个只看见自

己的缺点、极其厌恶自我,尽量不涉入人际关系的人就可以了。如此一来,只要躲在自己的

壳里就可以不与任何人发生关联,而且万一遭到别人的拒绝,还可以以此为理由来安慰自

己。心里就会想:因为我有这样的缺点才会遭人拒绝,只要我没有这个缺点也会很讨人喜

欢。

    保持满是缺点的"这样的自己"对你来说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善",也就是有好处,或者说就是

处于自己的舒适区。

在人际关系中根本不可能不受伤,只要涉入人际关系就会或大或小的受伤,也会伤害别人。

阿德勒曾说:"要想消除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

p36:人之所以感觉到孤独并不是因为只有你自己一个人,感觉自己被周围的他人、社会和共同体

所造成所疏远才会孤独。我们要想体会孤独也需要有他人的存在。也就是说,人只有在社会

关系中才会成为"个人"。

人的烦恼皆来源于人际关系。

你由于太惧怕人际关系所以才会变得讨厌自己,你是在通过自我厌弃来逃避人际关系。

p38:自我价值判断。

    自卑感:自己没有价值或者只有一点儿价值。

你身上你感觉到某种自卑的因素只不过是你赋予它的价值不对而已。

p40:困扰我们的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

我们无法改变客观事实,但是我们可以任意改变主观解释。

自卑感是一个关于自我价值判断的词语。价值必须建立在社会意义之上。价值问题也可以

追溯到人际关系上。

p42:人是一种无力的存在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且,人希望摆脱这种无力状态,继而就有了普遍欲

求。阿德勒将其称为"追求优越性"。可以简单理解为希望进步或者追求理想状态。

人都处于追求优越性这一"希望进步的状态"中,树立某些理想或目标并努力为之奋斗。同

时,对于无法达成理想的自己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

p43:情况可以通过现实的努力而改变。

自卑情结:表示一种复杂而反常的心里状态,跟自卑感无关。指把自己的自卑感当做某种借

口使用的状态。例如"我因为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或者"我因为长相不漂所以结不了婚"。

因为有A所以才做不到B。

外部因果律:将原本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事情解释成似乎有重大因果关系一样。

如果抱着"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之类的想法,那就不是"不能成功"而是"不想成功"。

不想成功:害怕向前迈进或者是不想真正的努力。不愿意为了改变自我而牺牲目前所享受

的乐趣——比如完了或休闲时间。也就是拿不出改变生活方式的"勇气",即使有些不满或者

不自由,也还是更愿意维持现状。

p46:自卑情结的另一个侧面:因为有A所以才不能做到B,他们的言外之意就是"只要没有A,我也

会是有能力,有价值的人"。

没有人能够长期忍受自卑感。

拥有自卑感即感觉目前的"我"所有欠缺的状态。

如何弥补自己欠缺的部分呢?最健全的姿态应该是想要通过努力和成长去弥补欠缺部分,例

如刻苦学习、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等。

p47:自卑情结有时会发展成另外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优越情结。

优越情结:虽然苦于强烈的自卑感,但却没有勇气通过努力或成长之类的健全手段去进行改

变。表现的好像自己很优秀,继而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之中。

p48:那些想要骄傲于自我功绩的人,那些沉迷于过去的荣光整体只谈自己曾经的辉煌业绩的人。

都可以称为优越情结。

特意的自吹自擂的人其实是对自己没有自信。

阿德勒明确指出"如果有人骄傲自大,那一定是因为他有自卑感"。

如果真正的拥有自信,就不会自大。正因为有强烈的自卑感才会骄傲自大,那其实是想要故

意炫耀自己很优秀。担心但如果不那么做的话,就会得不到周围的认可.这完全就是一种优

越情结。

夸耀不幸:想要借助不幸来显示自己"特别",他们想要用不幸这一点来压住别人。以自己的

不幸为武器来支配对方。通过诉说自己如何不幸、如何痛苦来让周围的人担心你或束缚支

配其言行。

只要把自己的不幸当做保持"特别"的武器来使用,那人就会永远需要不幸。

p51:在同一个平面上既有人走在前面又有人走在后面。

追求优越性:指自己不断超前迈进,而不是比别人高出一等的意思。

不与任何人竞争,只要自己不断前进即可。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己与"理想的自己"做比较。

我们应该积极地看待自己与别人的差异。

我们"虽然不同但是平等"。

因为不管存在什么样的差异,我们都是平等的人。

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

当一个人想要做自己的时候,竞争势必会成为障碍。

p54:如果在人际关系中存在"竞争",那人就不可能摆脱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也就不可能摆脱不

幸。

如果意识到竞争或胜负,那么势必就会产生自卑感。因为常常拿自己和别人相比就会产

生"优于这个、输于这个"之类的想法,而自卑情结或优越情结就会随之而生。

不知不觉就会把他人乃至整个世界都看成"敌人"。

即便不是败者、即便一直立于不败之地,处于竞争之中的人也会一刻不得安心、不想成为败

者。而为了不成为败者就必须一直获胜、不能相信他人。

在意你的脸的只有你自己。

p56:无法真心祝福过得幸福的他人,那就是因为站在竞争的角度来考虑人际关系,把他人的幸福

看做"我的失败",所以才无法给予祝福。

如果能体会到"人人都是我的伙伴",那么对世界的看法也会截然不同。不再把世界当成危险

的所在,也不再活在不必要的猜忌之中,你眼中的世界就会成为一个安全舒适的地方。人际

关系的烦恼也会大大减少。

p57:赋予过去的事情什么样的价值,是"现在的你"所面临的课题。

因私愤而流露的发怒只不过是为了让别人屈服的一种工具而已。

如果遭人当面辱骂,我就会考虑一下那个人隐藏的"目的",不仅仅是直接性的当面辱骂,当被

对方的言行激怒的时候,也要认清对方是在挑起"权利之争"。

斗争的目的:想要通过获胜来证明自己的力量。

p60:阿德勒式的目的论不会忽视孩子隐藏的目的——也就是"报复父母"。

孩子并不是受过去原因(家庭环境)的影响而是为了达到现在的目的(报复父母)。

p61:对对方的行为不做任何反应。

学习不使用怒气这种感情的方法,因为怒气终归是为了达成目的一种手段和工具。

发怒是交流的一种形态,而且不使用发怒这种方式也可以交流。即使不适用怒气,也可以进

行沟通以及取得别人的认同。

没必要依赖发怒这一工具。

p62:关于权利之争,无论认为自己多么正确,也不要以此为理由去责难对方。

人在人际关系中一旦确信"我是正确的",那就已经步入了权利之争。

我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对方是错误的,一般这样想,辩论的焦点便会从"主张的正确性"变成

了"人际关系的方式"。

如果你认为自己正确的话,那么无论对方持有什么意见都无所谓。

    因为不想失败,所以就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结果就会选择错误的道路。

承认错误、赔礼道歉、退出权利之争,这些都不是"失败"。

只有摘掉竞争或者胜负之争的眼镜才鞥能改变完善自己。

p63:你所缺乏的是获得幸福的勇气。。

你为什么把别人看成是"敌人"而不能认为是"伙伴"呢?那是因为勇气受挫的你在逃避"人生

的课题"。

行为方面的目标:自立和与社会和谐共处。支撑这种行为的心理方面的目标是"我有能

力"以及"人人都是我的伙伴"。

p64:上述目标可以通过阿德勒所说的直面"人生课题"来实现。

人际关系分为"工作课题""交友课题"和"爱的课题"这三类,统称为"人生课题"。

p65:一个个体在想要作为社会性的存在生存下去的时候,就会遇到不得不面对的人际关系,这就

是人生课题。

p67:交友课题:指脱离了工作的、更广泛意义上的朋友关系。

爱之主题:应该考虑的是关系的距离和深度。

阿德勒心理学不是改变他人的心理学,而是追求自我改变的心理学。

p68:爱的课题:一个阶段:一个就是所谓的恋爱关系,另一个就是与家人的关系,特别是亲子关

系。在工作、交友和爱这三大课题中,爱之课题恐怕是最难的课题。

如果对方过得幸福,那就能够真诚的去祝福,这就是爱。

如果在一起感觉到苦闷或者紧张,那即使是恋爱关系也不能称之为爱。当人能够感觉到"与

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爱。既没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优越性,能

够保持一种平静而自然的状态。真正的爱应该是这样的。

如果想要和谐的生活在一起,那就必须把对方当成平等的人。

无论多么困难的关系都不可以选择逃避,必须勇敢去面对。

最不可取的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止步不前。

p69:人根本不可能一个人活着,只有在社会性的环境之下才能成为"个人"。因此,阿德勒心理学

把作为个人的"自立"和在社会中的"和谐"作为重大目标。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些目标呢?

阿德勒说:"在这里必须要克服'工作''交友''爱'这三大课题"。

p71:人就是那样任性而自私的生物,一旦产生了这种想法,无论怎样都能发现对方的缺点。

世界上随时可能变成危险的所在,人们也就有可能把所有他人都看成"敌人"。

阿德勒把企图设立种种借口来回避人生课题的情况叫做"人生谎言"。

对于目前所处的状态,把责任转嫁给别人,通过归咎于他人或者环境来回避人生课题。

决定你的生活方式(人生状态)的不是其他任何人,而是你自己。

p72:阿德勒并不打算用善恶来区分人生课题或者人生谎言。我们现在应该谈的既不是善恶问题

也不是道德问题,而是"勇气"问题。

p73:阿德勒心理学是"勇气心理学"。

阿德勒心理学不是"拥有的心理学"而是"使用的心理学"。

不在于给予了什么,而在于如何去使用被给予的东西。

弗洛伊德式的原因论是"拥有的心理学",继而就会转入决定论。

阿德勒心理学是"使用的心理学",起决定作用的是你自己。

从目的论的角度来讲,我们是用自己的手来选择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方式。我们有这种力量。

第三夜 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p79:阿德勒心理学否定寻求他人的认可。

根本没有必要被别人认可,也不要去寻求认可。

p80:人究竟为什么要寻求别人的认可呢?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受赏罚教育的影响。

p81: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

你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我也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我们没有必要去

满足别人的期待。

在犹太教义中有这么一句话:"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

呢?"你就活在自己的人生中。要说为谁活着,那当然是你自己。加入你不为自己而活的话,

那谁会为你而活呢?我们最终还是为自己活着。

如果一味寻求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都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

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按照别人的期待去活着。也就是舍弃真正的自我,活在别人

的人生之中。

p82:如果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那他人也就"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当别人的行

为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也不可以发怒。

为了克服无神世界的虚无主义才更有必要否定他人的认可。

想要取得别人认可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会采取"满足别人的期待"这一手段,这其实都是受

"如果做了恰当的事情就能够得到表扬"这种赏罚教育的影响。

如果一味在意别人的视线、害怕别人的评价,根本无法做真正的自己。

很多人是苦恼于要满足别人的期待、满足父母或老师的期待,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

p84:我们必须从"这是谁的课题"这一观点出发,把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离开来。

p85: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

涉。

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

来承担?"

p86:阿德勒心理学的主张不是如此,而是在了解孩子干什么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守护。

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p87:困恼于于孩子之间的关系的父母往往容易认为:孩子就是我的人生。总之就是把孩子的课

题也看成是自己的课题,总是只考虑孩子,而当意识到的时候,他们已经失去了自我。

别人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也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活。

p88:信任这一行为也需要进行课题分离。信任别人,这是你的课题。但是,如何对待你的信任,

那就是对方的课题了。如果不分清界限而是把自己的希望强加给别人的话,那就变成粗暴

的"干涉了"。

干涉甚至担负起别人的课题这会让自己的人生沉重而痛苦。如果你正在为自己的人生而苦

苦恼——这种苦恼源于人际关系——那首先请弄清楚"这不是自己的课题"这一界限;然后,

请丢开别人的课题。

p89: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

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别人如何看自己,无论是喜欢还是讨厌,那都是对方的课题而不是自己的课题。

你太在意别人的视线和评价,所以才会不断寻求别人的认可。

p90:在意你的脸只有你自己。看到你的脸的别人怎么想,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p91:无论上司怎么蛮不讲理的乱发脾气,那都不是"我"的课题。毫不讲理这件事情是上司自己应

该处理的课题,既没必要去讨好,也没必要委曲求全,我应该做的就是诚实面对自己的人生、

正确处理字节集的课题。

首先要思考一下"这是谁的课题"。然后进行课题分离——哪些是自己的课题,哪些是别人的

课题,要冷静地划清界限。

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给出的具体而且有

可能彻底改变人际关系烦恼的具体划时代意义的观点。

p92:课题分离并不是人际关系的最终目标,而是入口。

要想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p94:无论对方做什么,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的都应该是自己。

如果人际关系中有"回报思想"存在,那就会产生"因为我为你做了这些,所以你就应该给予相

应回报"这样的想法。这是一种与课题分离相悖的思想。我们及不可以寻求回报,也不可以

受其束缚。

没有学会直面困难的孩子最终会想要逃避一切困难。

反常识:否定原因论、否定精神创伤、采取目的论;认为人的烦恼全都是关于人际关系的

烦恼;此外,不寻求认可或者话题分离也都是反常识的理论。

p96:按照别人的期待生活会比较轻松,因为那是把自己的人生托付了别人。尽管这里也会有各种

不满,但只要还在轨道走着就不会迷路。但是,如果要自己决定自己的道路,就有可能会迷

路,甚至会面临着"该如何生存"这样的难题。

在意被人的视线、看着别人的脸色生活、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而活着,这或许的确能够成

为一种人生路标,但这却是极其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而活以及把自己的人生托付给别人,这是一种对自己撒谎也不断对周围

人撒谎的生活方式。

分离课题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相反,干涉别人的课题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

选择了不自由生活方式的大人看着自由活在当下的年轻人就会批判其"享乐主义"。当然,这

其实是为了让自己接受不自由生活而捏造出的一种弄人生谎言。

p99:不想被别人讨厌,这对人而言是非常自然的欲望和冲动。近代哲学家巨人康德把这种欲望称

作"倾向性"。

倾向性:本能性的欲望、冲动性的欲望。也就是按照冲动去生活。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是你被某人讨厌。这是你行驶自由以及获得自由的证据,也是你按照自我方针生活的表现。

八面玲珑的讨好所有的人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极其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p100:在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

p101:毫无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如果不付出以上的这些代

价,那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不能获得自由。

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

想要自由的生活:比起别人如何看自己,我更关心自己过得如何。

p102:"不想被人讨厌"也许是我的课题,但"是否讨厌我"却是别人的课题。

获得幸福的勇气也包括"被讨厌的勇气"。

p104:只要我改变"目的",事情就能解决。

第四夜 要由被讨厌的勇气

p109:阿德勒反对把精神和身体、理性和感情以及意识和无意识等分开考虑的一切二元论的价值

观。

p110:阿德勒心理学不把身体症状与心灵(精神)分离开来考虑,而是认为心灵和身体是不可分割

的一个"整体"。

整体论:将把人看做不可分割的存在和作为"整体的我"来考虑的方式。

p111:要想缔结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保持一定距离;太过亲密就无法正面对话。

课题分离不是为了疏远他人,而是为了解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之线。

分离课题是人际关系的出发点。

p112:把他人看做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叫做共同体感觉。

p113:一切烦恼皆来源于人际关系。不幸之源也在于人际关系。反过来说就是,幸福之源也在于

人际关系。

共同体感觉是幸福的人际关系的最重要的指标。

社会的最小单位,是"我和你"。只要有两个人存在,就会产生社会、产生共同体。要想理解

阿德勒所说的共同体感觉,首先可以以"我和你"为起点。

p114:把对自己的执著变成对他人的关心。

p115:不能进行"课题分离"、一味拘泥于认可欲求的人也是极其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以自我为中心:失去了对他人的关心而只关心"我"。

p116:在只关心"我"这个意义上讲,是以自我为中心。正是因为不想被他人认为自己不好,所以才

在意他人的视线。这不是对他人的关心,而是对自己的执著。

有人认为你不好,那证明你活得自由,或许从中能感到以自我为中心的气息。

一味在意"他人怎么看"的生活方式正是只关心"我"的自我中心式的生活方式。

凡是执着于"我"的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必须把"对自己的执著"换成"对他人的关

心"。

p117:首先是作为共同体的一员从属于共同体,能够感觉到在共同体中有自己的位置并能体会

到"可以在这里",也就是拥有归属感,这是人的基本欲求。

只关心自己的人往往认为自己位于世界的中心。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他人只是"为我服务的

人",他们甚至会认为:"大家都应该为我服务,应该优先考虑我的心情"。

别人并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

p118:你是共同体的一部分,而不是中心。不是世界的中心。

p119:归属感,必须靠积极的参与到共同体中去才能够得到。

直面"人生课题"。也就是不回避工作、交友、爱之累的人际关系课题,要积极主动地去面

对。

无论是谁,都不是世界的中心,必须用自己的脚主动迈出一步去面对人际关系课题;不是考

虑"这个人会给我什么",而是要必须思考一下"我能给这个人什么"。这就是对共同体的参与

和融入。

归属感不是生来就有的东西,要靠自己的手去获得。

p120:人际关系的起点是"课题分离",终点是"共同体感觉"。而且,共同体感觉是指"把他人看成

朋友,并在其中能够感受到有自己的位置。"

共同体的范围"无限大"。

任何人都属于别的共同体。因为,无论怎样,我们的一切都属于地球这个共同体,属于宇宙这

个共同体。

不要只拘泥于眼前的共同体,还要意识到自己还属于别的共同体,属于更大的共同体。

p121:阿德勒所说的共同体不仅包括家庭或公司等看得见的存在,也包括那些看不见的联系。

我们都属于多个共同体。属于家庭、属于学校、属于企业、属于地域社会、属于国家等。

p122:了解了世界之大,就会明白自己在眼前的共同体中所受的苦只不过是"杯中风暴"而已。只

要跳出杯子,猛烈的风暴也会变成微风。

p123:行动原则: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遇到困难或者看不到出口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倾听

更大共同体的声音"。

活在害怕关系破裂的恐惧之中,那是为他人而活的一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没必要固执于眼前的小共同体。更多其他的"我和你"、更多其他的"大家"、更多大的共同

体一定存在。

p124:阿德学心理学都采取"不可以表扬"的立场。

阿德学心理学的立场:不可以批评也不可以表扬。

表扬这种行为含有"有能力这对没能力者所做的评价"这方面的特点。

p125:人表扬他人的目的就在于"操纵比自己能力低的对方",其中既没有感谢也没有尊敬。

希望被别人表扬或者反过来想要去表扬别人,这是一种把一切人际关系都理解为"纵向关

系"的证明。

阿德勒心理学反对一切"纵向关系",提倡把所有的人际关系都看作"横向关系"。

横向即就是平等。虽不同但平等。

p127:自卑感原本就是从纵向关系中产生的一种意识。只要能够对所有人都建立起"虽不同但平

等"的横向关系,那就根本不会产生自卑情结。

p128:人为什么会去干涉别人呢?其背后实际上也是一种纵向关系。正因为把人际关系看成纵向

关系、把对方看得起比自己低,所以才会去干涉。

p129: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直面课题的是本人,下定决心的也是其本人。

既不表扬也不批评。阿德勒心理学把这种给基于横向关系的援助称为"鼓励"。

人害怕面对课题并不是因为没有能力。阿德勒心理学认为这不是能力问题,纯粹是"缺乏直

面课题的'勇气'"。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首先要找回受挫的勇气。

人会因为被表扬而形成"自己没能力"的信念。

人越得到别人的表扬就会形成"自己没能力"的信念。

p130:假如你会因为得到表扬而感到喜悦,那就等于是从属于纵向关系和承认"自己没能力"。因

为表扬是"有能力的人对没能力的人所做出的评价"。

如果以获得表扬为目的,那最终就会选择迎合他人价值观的生活方式。

首先应该进行课题分离,然后应该在接受双方差异的同时建立平等的横向关系。"鼓励"则是

这种基础之上的一种方法。

p131:用"谢谢"来对帮助自己的伙伴表示感谢,或者用"我很高兴"之类的话来传达自己真实的喜

悦,用"帮了大忙了"来表示感谢。这就是基于横向关系的鼓励法。

最重要的是不"评价"他人,评价性的语言是基于纵向关系的语言。如果能够建立起横向关

系,那自然就会说出一些更加真诚的表示感谢、尊敬或者喜悦的话。

人在听到感谢之词的时候,就会知道自己能够对别人有所共享。

p132:人怎样才能够获得"勇气"?阿德勒的见解是:人只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

获得勇气。

如果能够人认为"自己有价值"的话,那个人就能够接纳自我并建立起直面人生课题的勇气。

究竟怎样才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

人只有在可以体会到"我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才能够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通过为共同体也就是他人服务能够体会到"我对别人有用",不是被别人评价说"很好",而是

主观上就能够认为"我能够对他人做出贡献",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对别人寄予关心、建立横向关系、使用鼓励法,这些都是能够带给自己"我对别人有用"这一

实际感受,继而就能增加生活的勇气。

p133:不能够表扬,也不可以批评。评价别人的话全都出于"纵向关系",而我们必须建立起"横向

关系"。还有,我们只有能够感受到自己对别人有用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p135:不要用"行为"标准而是用"存在"标准去看待他人;不要用他人"做了什么"去判断,而应对

其存在本身表示喜悦和感谢。

如果按照存在标准来考虑的话,我们仅仅因为"存在于这里",就已经对他人有用、有价值了,

这是不容怀疑的事实。

对于自己,不要用"行为"标准去考虑,而要首先从"存在"标准上去接纳。

p136:必须得有人开始。即使其他人不合作,也跟你没关系。我的意见就是这样:应该由你开

始。不必去考虑他人是否合作。

p137:不必去考虑他人是否合作。

人只要活着就对别人有用,仅仅从活着就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首先与他人之间,只有一方面也可以,要建立起横向关系来。

p138:如果你与某人建立起了纵向关系,那你就会不自觉的从"纵向"去把握所有的人际关系。

如果能够与某个人建立起横向关系,也就是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关系的话,那就是生活

方式的重大转变。

重要的是意识上的平等以及坚持自己应有的主张。

p139:察言观色隶属于纵向关系,这才是想要逃避自身责任的不负责任的行为。

交友课题需要一定的勇气,这也是事实。

第五夜 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人际关系的最终目的是共同体感觉。

p145:共同体感觉,具体来说,把对自己的执著转换成对他人的关心,建立起共同体感觉。需要从

三点做起:"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

自我接纳: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p146: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来改变对"我"的看法和利用方法。

自我肯定是明明做不到但还是暗示自己说"我能行"或者"我很强",也可以说是一种容易导致

优越情结的想法,是对自己撒谎的生活方式。

自我接纳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诚实的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

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

肯定性的达观:分清"能够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

我们无法改变"被给予了什么"。但是,关于"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我们却可以用自己

的力量去改变。这就是不去关注"无法改变的",而是去关注"可以改变的"。这就是自我接

纳。

p147:接受不能更换的事物,接受现实的"这个我",然后,关于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拿出改变

的"勇气"。这就是自我接纳。

尼布尔的祈祷文: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

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我们并不缺乏能力,只是缺乏"勇气"。

p148:达观:看清事物的真理。

他者信赖:把对自己的执著变成对他人的关心。

信用有附加条件。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人际关系的基础不应该是"信用",而应该是"信赖"。

在相信他人的时候不附加任何条件。即使没有足以构成信用的客观依据也依然相信,不考虑

抵押之类的事情,无条件的相信。这就是信赖。

p150:你只需要考虑"我该怎么做"。

阿德勒心理学并没有基于道德价值观去主张"要无条件的信赖他人"。无条件的信赖是搞好

人际关系和构建横向关系的一种"手段"。

p151:如果用怀疑的眼光去看,所有的事情都会成为"不专一的证据",哪怕事实并非如此。

如果不敢去信赖别人,那最终就会与任何人都建立不了深厚的关系。

建立深厚关系是信赖的重大目标。

自我接纳,只要能够接受真实的自己并看清"自己能做到的"和"自己做不到的",也就可以理

解背叛是他人的课题,继而也就不难迈出他者信赖的步伐了。

正是想要逃避痛苦或悲伤才不敢付诸行动,以至于与任何人都无法建立起深厚的关系。

我们可以相信也可以怀疑,我们的目标是把别人当做朋友。

p152:真诚的接受不能交换的"这个我",这就是自我接纳。同时,对他人寄予无条件的信赖即他

者信赖。

对他人寄予信赖也就是把他人看成伙伴。

如果把他人看成伙伴,那你也就能够在所属的共同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继而也就能够获

得"可以在这里"的归属感。

要想获得归属感就必须把他人看做伙伴,而要做到视他人为伙伴就需要自我接纳和他者信

赖。

共同体感觉并不是仅凭自我接纳和他者信赖就可以获得的。还需要他者贡献。

p153:他者贡献:对作为伙伴的他人给予影响、做出贡献。

他者贡献的意思并不是自我牺牲。

他者贡献并不是舍弃"我"而为他人效劳,它反而是为了能够体会到"我"的价值而采取的一种

手段。

劳动并不是赚取金钱的手段,我们通过劳动来实现他者贡献、参与共同体、体会"我对他人

有用",进而获得自己的存在价值。

p154:真诚接受不可交换的"这个我"的自我接纳;主张应该毫无怀疑人际关系基础,从而做到无条

件的他者信赖。

p155:我们应该思考的不是他人为我做了什么,而是我能为他人做什么,并积极的加以实践。

p156:接受了真实的自我(自我接纳)——才能够不惧背叛的做到"他者信赖";而且,正因为对他人

给予无条件的信赖并能够视他人为自己的伙伴,才能够做到"他者贡献";同时,正因为对他人

有所贡献,才能够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进而接受真实的自己,做到"自我接纳"。

行为方面的目标:

自我接纳(1.自立。2.与社会和谐共处)

支撑这种行为的心里方面的目标:

1."我有能力"的意识

2."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意识

自立与我有能力的意识是关于自我接纳的话题。

与社会和谐共处和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意识则与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有关。

p157:只要不再从属于纵向关系,不畏惧惹人讨厌的自由前行就可以了。

无论在什么年龄,人都可以改变。

p158:任何情况下都只是攻击我的"那个人"有问题,而绝不是"大家"的错。

具有神经质生活方式的人常常使用"大家""总是"或者"一切"之类的词语。"大家都讨厌自

己""总是只有自己受损失"或者"一切都不对"等。

缺乏"人生和谐"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只凭事物的一部分就来判断整体的生活方式。

p159:阿德勒心理学认为苦恼于口吃的人只关心"自己的说话方式",从而感到自卑和痛苦。因此,

自我意识就会变得过剩,说说话也会更加不顺畅。

人际关系不顺利既不是因为口吃也不是因为脸红恐惧症,真正的问题在于无法做到自我接

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却将焦点聚焦到微不足道的一个方面并企图以此来评价整个世

界。这就是缺乏人生和谐的错误生活方式。

工作狂则只是关注人生特定的侧面。只不过是以工作为借口来逃避其他责任。

p162:对人而言,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

我对共同体有益或者我对他人有用这种想法就足以让人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他者贡献也可以是看不见的贡献。。

判断你的贡献是否起作用的不是你,那是他人的课题,是你无法干涉的问题。

只要能够产生"我对他人有用"的主观感觉即"贡献感"也可以。

幸福即贡献感。

无论是用行为标准还是存在标准,都需要"感受到"自己对他人有用,也就是贡献感。

p163:人们寻求认可的理由现在已经很清楚了吧。人们想要喜欢自己,想要感觉自己有价值,为此

就想要拥有"我对他人有用"的贡献感,而获得贡献感的常见手段就是寻求他人认可。

通过认可欲求获得的贡献感没有自由。

p164:如果能够真正拥有贡献感,那就不再需要他人的认可。因为即使不特意去寻求他人的认可,

也可以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也就是说,受认可欲求束缚的人不具有共同体感觉,还不能

做到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

只要有了共同体感觉认可欲求就会消失。不再需要他人的认可。

人只有在能够感觉到"我对别人有用"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但是,这种贡献也可以

通过看不见的形式实现。主要有"对别人有用"的主观感受,即"贡献感"就可以。幸福就

是"贡献感"。

p166:无论是希望特别优秀还是希望特别差劲,其目的都一样——引起他人的关注、脱离"普

通"状态、成为"特别的存在"。

甘于平凡的勇气。

如果你能够拥有"甘于平凡的勇气",那么对世界的看法也会截然不同。

普通并不等于无能,根本没必要特意炫耀自己的优越性。

p170:真正的人生始于登上山顶的时候,那之前的路程都是"临时的我"走过的"临时的人生"。

把人生当做登山的人其实是把自己的人生看成了一条"线"。

不要把人生理解为一条线,要理解成点的连续。

p171:人生是连续的刹那。

是"现在"这一刹那的连续。我们只能活在"此时此刻",我们的人生只存在于刹那之中。

人生只是点的连续。计划式的人生不是有没有必要,而是根本不可能。

p172:时常活在"此时此刻"。

人生就像是在每一个瞬间不停旋转起舞的连续的刹那。

所有的人生都不是终结"在路上",只要跳着舞的"此时此刻"充实就已经足够。

p173:并不存在目的地。

想要到达目的地的人生可以称为"潜在性的人生"。像跳舞一样的人生则可以称为"现实性的

人生"。

潜在性的人生:到达目的地之前的路程在还没有到达目的地这个意义上来讲并不完整。

把过程本身也看做结果的运动。

p174:朝着目的地出发途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是旅行。

如果登山的目的是登上山顶,那他就是潜在性的行为。

如果登山的目的不是登顶而是登山本身,那就可以说是现实性的活动。最终能不能登上山顶

都没有关系。

p175:正因为把模糊而微弱的光灯打响人生整体,所以才能感觉看得到过去和未来。但是,如果把

强烈的聚光灯对准"此时此刻",那就会既看不到过去也看不到未来。

我们应该更加认真的过好"此时此刻"。如果感觉能够看得到过去也能预测到未来,那就证明

你没有认真的活在"此时此刻",而是生活在模糊而微弱的光中。

p176:人生是连续的刹那,根本不存在过去和未来。你是想通过关注过去或未来为自己寻找免罪

符。过去发生了什么与你的"此时此刻"没有任何关系,未来会如何也不是"此时此刻"要考虑

的问题。

人生是点的连续、是连续的刹那。如果能够理解这一点,那就不再需要故事。

生活方式说的是"此时此刻",是可以按照自己意志改变的事情。像直线一样的过去的生活只

不过是在你反复下定决心"不做改变"的基础上才貌似成了直线而已。并且,将来的人生也完

全是一张白纸,并未铺好行进的轨道。

聚焦"此时此刻"是认真而谨慎的做好现在能做的事情。

p177:没有必要勉强去认可。只是,不要用线的形势去看其到达了哪里,而是应该去关注其如何度

过这一刹那。

你自己的人生也同样。为遥远的将来设定一个目标,并认为现在是其准备阶段。一直想

着"真正想做的是这样的事情,等时机到了就去做",是一种拖延人生的生活方式。只要在拖

延人生,我们就会无所进展,只能每天过着枯燥乏味的单调生活。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人就会

认为"此时此刻"只是准备阶段和忍耐阶段。

为了遥远将来的考试而努力学习的"此时此刻"却是真实的存在。

p178:认真过好"此时此刻",这本身就是跳舞。

人生很简单,并不是什么深刻的事情。如果认真过好了每一个刹那,就没有什么必要令其过

于深刻。

站在现实性角度的时候,人生总是处于完结状态。

即使生命终结于"此时此刻",那也并不是足以称为不幸。无论是20岁终结人生还是90岁终结

人生,全部都是完结的、幸福的人生。

人生中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纠结过去、关注未来,把微弱而模糊的灯光打向

人生整体,自认为看到了些什么。你之前就一直忽略"此时此刻",只关注根本不存在的过去

和未来。对自己的热盛和无可替代的刹那撒了一个大大的谎言。

甩开人生的谎言,毫不畏惧的把强烈的聚光灯打向"此时此刻"。

因为过去和未来根本不存在,所以才要谈现在。起决定作用的既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而

是"此时此刻".

p179:并不存在普遍的人生意义。

p180:我们在遭遇困难的时候才更要向前看,更应该思考"今后能做些什么?"。

人生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

人人都是我的伙伴,世界非常微妙。

你对自己的人生感到迷茫。为什么迷茫呢?那是因为你想要选择"自由",也就是想要选择不

惧找人讨厌、不为他人而活、只为自己而活的道路。

人想要选择自由的时候当然就有可能会迷路。所以,作为自由人生的重大指针,阿德勒心理

学提出了"引导之星"。

只要不迷失这个指针就可以,只要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就可以获得幸福。

p181:他者贡献。

无论你过着怎样的刹那,即使有人讨厌你,只要没有迷失"他者贡献"这颗引导之星,那么你就

不会迷失,而且做什么都可以。即使被讨厌自己的人讨厌着也可以自由的生活。

我们要想跳舞一样认真过好作为刹那的"此时此刻",既不看过去也不看未来,只需要过好每

一个完结的刹那。没必要与谁竞争,也不需要目的地,只要跳着,就一定会到达某一个地方。

现实性的人生就是这样。我自己无论怎样回顾之前的人生也无法解释自己为什么会走到"此

时此刻"。

一个人的力量很大。我的力量无穷大。

如果"我"改变,"世界"就会改变。世界不是靠他人改变而只能靠"我"来改变。

必须有人开始。即使别人不合作,那也与你无关。我的意见就是这样。应该由你开始,不用

去考虑别人是否合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001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10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87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0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22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05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29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4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93评论 1 30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83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0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11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8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7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