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幸福是一件东西,拥有就幸福;长大后,幸福是一个目标,达到就幸福;成熟后,发现幸福原来是一种心态,领悟就幸福。
――题记
11月22日上午,我聆听了来自洛阳师范学院梁玉珍教授所作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报告,梁教授分别从四个方面来讲述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即教师心理健康概述、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和教师自我调适与压力管理。
如今的这个时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教师面临着多重压力,有时代方面的、社会方面的、职业方面的和个人方面的。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与多元化的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方面的,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方面对教师的要求过高,但教师的社会地位却偏低;不堪重负的工作压力和来自个人家庭生活方面的压力等都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自我调适,让自己拥有一个快乐、健康的心理。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先知——无所不知;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适工作,要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弹性安排自己工作之余的时间,培养多种兴趣和爱好;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平等、友好地对待周围的人,不按自己的标准要求他人,尊重他人和学生的个性;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保持健康的身体;避免职业倦怠的消极影响等。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理论。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教师不是园丁;不是蜡烛;也不是春蚕;更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就是教师,与学生是互相依赖的生命;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穿行。”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保持一颗健康,快乐的心态,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