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亲,孩子最近特别排斥学英语,哪怕用糖果来引导也是不行,抵触心理极其大。咱这边经验比较多,看看能不能给分析一下。
Jessica:亲,昨天跟主班老师沟通了一下,老师就孩子上课的情况客观的反应了一下。在课堂上的表现一切都还不错,大上节课上课之前还给老师看手指甲,帮助老师干点小事情。所以当我跟老师聊起这件事的时候,主办老师也是很蒙的感觉,无从说起哪些地方能让孩子产生这么大的抵触心理。
做教育这些年,加上对自家孩子的教育,对于孩子出现的这种情况,就我目前的学识,我认为最有可能的就是这件事,也就是英语这件事,让孩子产生了很大的压力感,这在年龄稍微大点,中文语言能力强点,自尊心比较强的孩子身上表现的能更明显一些,所以我不知道咱在家里是带着孩子如何来进行复习的,是真正的用游戏来引导,还是用复习的方式进行复习。
英语是什么?一门学科,一门技能,想要有所长,肯定就需要付出一些努力,也就如同把一个孩子从舒适区拖到不舒适区,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是一种与舒适性相对抗的过程,输赢的关键在于当事人,更在于周围的推动者,你给她一个肯定的眼神,一种果断的态度,那么孩子在慢慢的跟进中,就会有所悟,有所长,需要时间,更需要我们彼此耐心的对峙。
孩子是什么?一种生物,一个精灵,同时也是这个世界上最会观察人的群体,她们对于父母的各种反应都一清二楚,所以会用自己最得意的方式来解决自己认为不想去做的事。他们哭会引起父母的同情,继而妥协,所以他们刚开始就会小声的对抗,当这种对抗的结果换来了一块糖果,他们就知道这种方式的行之有效,于是在得到糖果的 情况下,试探性的去进行下一步行动劝说,也就是孩子最终的目的,一步步,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种情况的出现,绝非一个事件,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有所体现,大部分时候都是好孩子,只要触及自己的小利益,就会出现这种输赢的对峙,通常输掉的就是家长。
我没有教过咱家宝贝,加上平日跟咱交流的也不多,所以对于孩子日常的状态也把握的不是特别好,所以对于孩子的判断可能就会缺少一些实践的说服力。鉴于此,我只能拿着我们家依依以及我教过的这些孩子来做一些说明,希望咱能看到一些影子。
依依现在学习了英语,现代诗歌,识字,数学,钢琴,绘画。当然除了钢琴之外,都是我来亲自带着她学习的。英语方面,估计不需要我强调,大家也都知道孩子学的不错了,甚至是好多人都觉得孩子就是好,就是愿意学。所以这件事除了我这个当娘的之外,真的没有人可以如此客观的去评价,因为从开始引导到现在很自觉的学习,我们都在经历着这个输赢对峙的过程,而孩子成功的将此过渡的结果,就是在现在,孩子学习新的其他领域的知识时,更加自信,游刃有余,同时具备坚持的品质。
刚开始学习英语,排斥过,讨厌过,甚至是将买的书一并扔掉过,打开动画片就嚷着要看中文的....讲个小故事,就吵着要看中文的。这些所有正常孩子经历的一切,依依也都经历过,但还是那句话,有问题找原因,用心去解决,最终不急不躁的等待最好的结果。所以当孩子出现逆反期的时候,我基本上就是表面上顺着她,然而心底默默地叫着劲,就像咱如今这般,想尽办法去一起找到源泉,来最终帮助孩子成功过渡好这个逆反。依依属于那种知道我会惯她,知道我会无限爱她的孩子,但她也明白在妈妈这里,有些事必须要做,没有什么可以妥协的,自己选择了,哪怕再累也需要去坚持。一点点克服,一点点走过,所以到现在,孩子再学习比较难的知识,都有明确的思想,这些事是自己必须学的,而不是因为学才能得到一块棒棒糖那么的简单。
再说一下孩子的钢琴。这是唯一一门孩子自己选择的不需要我来授课的课外兴趣。众所周知,钢琴是目前来说最难的,也最不容易坚持下去的一门课程,因为过于枯燥,同时也是务必需要每天练习的。很多学习钢琴的孩子都放弃了,即使是家里买了不菲的钢琴,依旧在一天天枯燥的压迫下放弃了。依依第一次去试听钢琴课,回来也是可上可不上的态度,当时我们开了一个家庭小会,严肃的跟她沟通了一下这件事,为的就是让她明白,这种事没有那么的模棱两可,学就学,不学你也明确说,当时她说学,问为什么?她说钢琴曲很好听,希望有一天也可以弹奏出来,意义有了,目标也很明确,那一刻为娘的比较欣慰,孩子可以自主去做一些比较大的决定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选琴,买琴,上课,这一系列的活动,她都一一参与了,目的就是想让她明白这件事的意义在哪里,同时也明白自己做的决定,并不是仅仅一句话那么简单,一系列的过程,都需要一步步来做。
起步我们做好了,就等待接下来的坚持了,刚开始一切很美好,有所期待,就会有所动力的去做事,所以前一个周孩子都很乐于去学习练习。可慢慢的,事情就如预料一般的出现了,不想去了,在家里也是不想练习,一会说这疼,一会说那累的。纠正手型更是各种不耐烦,似乎骄傲到所有的人都不如她,只有她是对的,说一句,委屈哭一次,说两句,跑到小床上独自呜咽,而这所有的一切我也都有所预料,所以,那个时候的自己,非但没有着急,反而像没事人一般淡定。只是我会告诉孩子,你先玩会吧,妈妈可得努力完成今天的小任务,否则我们保护的小精灵就完蛋了(学琴初期为小钢琴键起的名字),说完之后,我全然没有顾及孩子在干什么,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练琴的过程中,因为我就是想让她明白,妈妈就是一个榜样,既然选择了去做,就责无旁贷的去完成每天的任务。而这也成为了孩子重新起航的一个方向标,在风平浪静的时候,船可以毫无压力的航行,一旦起风,作为家长的我们就要成为那个稳稳抓住船坨的人,给船以力量与坚强,抵抗住风雨,抵抗住大浪。在这样坚定地意念下,加上对自家孩子的了解,果真不出几秒钟,她就乖乖的来到钢琴面前的。哭泣的说,妈妈我要练琴。而此刻的我并没有激动到要去抱她,就像你打了孩子一巴掌,如果想要有效果,就一定需要让孩子明白疼的意义。所以,那时的自己,停下了弹奏的手指,语重心长的与孩子在稍微一沟通,当然不是说教式的大道理,而是用他们的语言来让她理解这件事的意义。我会说,孩子,当初我们为这些小琴键起了好听的名字,我们彼此承诺,会好好保护住他们,他们如同我们一样,在夜幕降临之际,也会有神奇的生命出现,我想要继续我的诺言,所以即使那不想继续了,我依旧会选择继续保护他们。此刻的孩子若有所思,但是依旧是面带委屈,我让她面对钢琴,通过琴面去看自己的小脸,是否是充满了快乐的音符。(第一次接触钢琴的时候,我就对她说,钢琴如同你的朋友一般,当时坐在她的面前,希望让她看到你开心的笑容,让她感受到你对她的喜欢。)孩子没有马上转悲为喜,但是那细微的面容也很轻易的反映出她已经慢慢在消化这件事,而为母者最大的心愿,就是减少她内心的乌云,多让暖阳充溢。就这样,孩子在这种模式下,一次,两次,三次,总共三次完成了自己对于学习钢琴的领悟,到现在听到好听的曲子,她会发自真心的说,妈妈,真好听,如果我能弹出来就好了,或者是那每天我都不需要再额外提醒的练琴任务。看到如今的她听到这样的话,当母亲的真是很欣慰,因为我自己知道,她会在未来,因为这些点滴的突破而万分庆幸,为选择负责,为坚持努力。
抛开依依,说一下我教过的一些孩子,有哭着死活不进教室的,有刚开始超级喜欢到慢慢觉得无聊的,有不开窍到进步如此神速的.....孩子们的表现就如同那片壮观的大森林,真是万千景象。而面对这些问题,一些家长就会主动找我沟通,我会用自己的同位心去再一次审视这个孩子的所有行为,最终的结果无一例外,那份热情,那份放弃,那份坚持统统与自己的家长有关。那些刚开始哭着不想来上课的,在看到孩子哭泣的一瞬间,用看似合理的理由来为自己开路,所谓的别惹孩子了,万一没兴趣了怎么办,殊不知,除了打小真有天赋的孩子,大部分孩子的兴趣度持续不了多久,当然除了看动画片,吃糖果这种产生诱惑又毫无压力的事情。那些学着学着没兴趣的孩子,大部分也来自家长对于孩子的陪伴日渐减少,刚开始的废寝忘食,到慢慢的因为这个事,那个事而忽冷忽热,孩子人小鬼大,全盘看在眼里,所谓榜样的力量就是如此强大,一学一个样,所以,当你无法始终如一去坚持一件事的事情,请主动放弃对孩子的制约。
亲,说了这么多,总体一句话,自己的孩子咱自己最清楚有哪些秉性,在可以改变的年龄,尽我们所能让孩子去除不好的,保留好的,人无完人,我们可以做的也无非是尽心尽力去改正。万事开头难,过程更艰辛,唯有结果会让我们欣慰,希望今天说的所有的话会给咱一点点启发,对与不对,也请甄选,但无论如何,都是从一个母亲,一位老师的角度去进行善意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