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人留言说起个英文名特别难,所以就想来写一篇文章说一说这件事。我的第一个英文名是在大学第一堂英文课后起的。课间只有十分钟,我就在牛津英语字典最后英文名字的列表里找。
当时第一个念头是我喜欢简单,要不就选这个——Jan。Jan的中文发音是“简”,我自己把它理解为简单。后来,发现Jan在英文里是一月的缩写,我是一月生的,Jan正配我呢!
我的一个同学的中文名字是兰兰,她就根据自己中文名字的发音造了一个英文名Lanna。另一个同学老王,她喜欢港剧里一个女角色,就叫了她的英文名Becky,不过那时其实老王是喜欢她的中文名,这也许就是另一种形式的“爱屋及乌”吧。
大三那年在美国交换学习,我的美国室友问我的名字,那时我的回答是,你随便叫我什么都行,怎么方便怎么叫。那时因为国内大学的要求,虽然在美国,我也有修日语课。日语课上,来自东京的老师用英语教我和美国同学日语。
也许是慢慢熟悉了还是怎么的,我的美国同学们从叫我的日语昵称到叫我的中文名了。就这样,我发现自己很喜欢听别人叫我的中文名字,这比英文名听起来棒多了。那种感觉很难形容,就好像我是独一无二的。
工作以后,我读了芮成钢的《三十而立》,里面提到了他对英文名字和中文名字的态度。可以说,我和他的想法是一样的,而他在书里对保留我们中文名字的推崇态度又进一步地影响了我。我对自己的中文名甚至到了一种坚决守护的态度。
我的第二份工作每个人都叫别人的英文名,但其实那时候我对自己的英文名没那么爱了。Jan的发音在英文里是嘴巴张得最大的那个元音,可是大部分人会以为我是叫Jane,这个名字的发音与中文的ei音差不多。后来,又发生了一件因为错把我的英文名和另一个人的Jane这个名字搞错的事情,我终于下定决心不再用Jan。所以,我成了我们那儿唯一一个叫中文名的人。
高中时,参加我们当地的英语角活动时,我记得一个小学生很骄傲地说他的英文名叫Mike,我那时就在想,什么时候我们也能骄傲的跟外国人说我们自己的中文名字。
还有一件事也发生在英语角。那也是我第一次和一个外国人聊天,最后我介绍了自己的中文名,然后说:"Sorry, I don't have an English name." 现在想想,也不知道有什么好sorry的,中国人叫中国名字不是很正常的吗?没人规定学英语就要英文名。
之前当英语老师,有学生就很苦恼地问我,老师我怎么都找不到一个好的英文名,我最后给他们的建议就是,你的中文名很好听啊,找不到就不要找啦。
回到英语角的那件事,我介绍完自己后,那个外国人就说,没事啊,姚明也没有英文名!当时的我,茅塞顿开。后来,很多次上课的时候我都跟学生开玩笑,我没有英文名,因为厉害的人都没有英文名,比如姚明、杨澜……
有人会说,中文名字不方便外国人叫,可是真的不方便吗?就在昨天,朋友Chris就跟我推荐村上春树,他说的是村上春树的日文名Murakami Haruki。一番描述后,我心里就想着是不是村上春树,结果一查,果真是。想想我们中国人的姓和名加起来一般是两个字或者三个字,就算读音要练习,那也不至于难到哪里去。
名字长短应该不是很重要,如果这个人足够重要,我想你无论如何都会记住的吧!我迄今为止最喜欢的一个外国作家的全名也很长,可是我记得清清楚楚,她来自加拿大,她叫露西·莫德·蒙哥马利。
现在,我又有了一个英文名,原因是如今的外国同事也有中文名。我想,那好,公平起见,我也取个英文名吧。学习英语这些年来,我越来越发现,无论取中文还是英文名,感觉最重要。《老友记》里Rachel给自己孩子取名时,就发现叫其他名字都不适合,只有叫孩子Emma时觉得那孩子就应该是个“Emma”。这就是感觉。
还有一点,我认为名字也有性格。叫同一个名字的人会很像,比如Jane都很书卷气,David都是很实在的挺好的人,叫Emma很有聪慧。这样的感觉,也是通过不断和外国人接触得出来的,不全然是这样,但觉得这是个很有趣的事。
总之,如果是你取英文名的话,我觉得——
首先要跟你的名字有一种connection吧,就是有感觉。现在,我与我的新的英文名也还处在“感情磨合期”。
其次,我个人喜欢有意义的名字。可以在网上查查一些名字的渊源和含义。
第三,不要叫不是很正常的,比如用水果之类的单词,这也是之前听说过的。还有,就是可以找与自己中文名字发音相近的。
第四点,有些名字是从前年代比较流行的,或者说叫那些名字的都是年纪比较大的人。所以,起名以前可以问问外国友人这个名字会不会听起来有点老。
最后,如果你实在找不到一个很心怡的英文名的话,就让外国人叫你的中文名吧!如果名字有含义的话,介绍自己的中文名时还可以说一说自己名字的意义,这其实也是传播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呢!
P.S大家对英文名有什么看法,欢迎与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