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因公事没有回家吃饭,回到家刚打开门,在地上坐着玩耍的儿子看到我,马上非常开心地爬过来,儿子才8个月,爬的并不稳当,但还是很快爬到我身边,抓住我的裤腿,喊着“mamamama”,并睁着圆滚滚的眼睛期待地看着我,等我抱他。我还没有洗手换衣服,于是蹲下来对他说,妈妈洗完手手再抱你好不好呀?结果小家伙不愿意,委屈地眼泪在眼睛里打转,然后一滴一滴掉下来,看得我也眼角湿润,感觉心都要化了。不知不觉地,儿子来到我身边已经8个月了,8个月以来,我陪伴着儿子成长,看着他从一个软软糯糯的小婴儿成长到现在可以欢快地爬来爬去的小顽皮,中间有很多乐趣也有很多辛酸,但更多的是成长。
首先,我变得更会管理时间了。孩子带来的除了为人母的喜悦和欢乐以外,还有非常多的日常琐事。喂奶,做辅食,陪玩,洗澡,哄睡等等,一天下来我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再加上儿子是高需求宝宝,经常要人陪伴,不然就会哭个不停,我感觉所有的时间都被孩子压榨了。我是相对内向需要独处的人,这种毫无个人时间的生活一度让我非常抓狂,有一段时间我甚至觉得上厕所都是一种解脱和放松。后来,我和儿子磨合得越来越好,我就积极寻找时间来放松自己。我把我想做的事情进行排序,把我最想做的放在孩子睡着之后做。这样,一旦孩子睡着之后,放空自我,看一集美剧,读一本书或者出去逛一会散散步,把自己的心情调整得很好,这样,儿子醒来后我就可以专注且愉悦地陪他吃饭,玩耍。产假休完成为职场妈妈之后,我在办公室,甚至在上下班的路上就把所有我想做要做的事情都做了,这样,回到家我就可以专注地陪伴儿子,尽情享受高质量的亲子时光了。
其次,我变得更会沟通了。孩子出生之后,就无可避免地要和家里老人一起住。自高中毕业之后,除了寒暑假,我和父母在一起住的时间最多不超过一个星期,距离产生美,所以很少产生摩擦。可生完孩子在父母家坐月子之后,我发现和父母之前因为很多生活琐事产生了许多摩擦,再加上两代人的育儿观不同,我差点和父母成了“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互相不说话。后来,在情商很高的老公的提点下,我才慢慢改正过来。跟家里老人相处,尊重是前提,只要不是原则问题,都可以慢慢商量,徐徐图之。我之前事无巨细,总是要去说服父母,他们如果不同意我的观点我就嘲讽他们跟不上时代,他们自然反击我年纪轻轻瞎胡闹,这样的沟通不仅无效,还伤害了彼此的感情。我还经常为一些根本不值得一提的事情跟父母口角,一句话听不顺耳就出言反击,来来去去的双方都觉得和对方聊天好累。父母内心更不好受,辛辛苦苦帮我带孩子,还要受我的气。父母帮我带孩子也非常不容易,他们牺牲了自己的退休时间,劳心劳力地,如果就为了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情对父母摆脸色,口出恶言实在是很不应该。老公说,大事讲风格,小事讲原则。我们一起列了一个清单,列明哪些是原则问题,不能妥协和退让,剩下的不太重要的事项就完全尊重父母的意见。例如孩子的教育问题和健康问题,是绝对不能让步的,这些一定要温和而坚定地与父母沟通,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法,语气、表情、笑容都要到位,不要伤到父母的自尊。而那些细枝末节无关大局的事情,比如儿子这餐是吃胡萝卜还是西红柿这些,就随父母去,这样,既给了父母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开心,自己又省心省力,何乐而不为呢。现在我和父母已经很少闹矛盾了,儿子一天一天长大,大家也相处得越来越好。
最后,我变得情绪更加稳定了。在照顾儿子的时候,我经常因为儿子不理解我的一片苦心而情绪失控。记得儿子有一段时间晚上睡觉前老是要哭闹,不管怎么哄都停不下来,我又气又急,一开始还稍微耐心一点,后来就越来越不耐烦,甚至会呵斥儿子,责怪他影响我睡觉,不明白我白天晚上都要伺候他是有多辛苦。儿子5个月的时候得了很严重的湿疹,很痒,他老是去挠,越挠越痒,我握住儿子的手不让他抓,他偏要抓,不然就使劲哭,我一来气,就用力拍了儿子的手一下,儿子哭得更厉害,看着儿子满是泪水的脸,我也很是懊悔。这件事情引起了我的反思,是我把儿子带到这个世界,我是他最最亲密的人,如果连我都无法提供稳定平和的情绪支持给儿子,那他该有多无助。于是,我开始尝试着耐心地去和儿子沟通,当儿子再去挠长湿疹的部位时,我依然很担心,但我更多地去分散儿子的注意力,而不是只针对他挠痒的行为做出反应。一开始实施的时候确实比较困难,特别是晚上儿子哭闹让困意深浓的我无法睡觉的时候。但是,不开始,就不会有进展。为了成为一个更好的母亲,就必须让自己的情绪更加稳定,我的情绪平和甚至是愉悦的,才能传达给儿子正面的信息,让他感受到我对他无条件的爱,这份爱是不会因为他的某些行为就消减的。
在陪伴儿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学习,在成长。我想我可能很难成为世俗认可的那种为了儿子可以不顾一切牺牲自己的母亲,但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儿子认可的母亲,那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