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辣条。
中国互联网公司员工平均年龄出炉,这个话题在脉脉和知乎一下上了热搜。你怎么看呢?
这个调查很明显剑指三十五岁危机,互联网企业员工平均年龄是二十七到三十三,说明这个行业很年轻,充满了朝气,是名副其实的朝阳行业,能吸引大量年轻人进入。而且一个年轻的行业,本身第一代从业者就都不老,平均年龄肯定低,这是好事啊。
说真的,如果不是互联网企业,很多年轻人是不可能在这个年龄拿到这么高的薪酬,从而实现买房买车定居城市的梦想的,互联网热潮当中的弄潮儿们,要感恩。(这是认真的,相比于制造业、建筑业的从业者,小型服务业个体户,互联网从业者无疑是幸运的)
有很多人说,互联网行业容易有三十五岁危机——当然未必是三十五,也可能是三十七、三十四等等——意思是互联网行业比较累,知识结构更新快,加上新人入行的多,老员工位高、薪高、加班能力下降,不“皮实耐(消音)”,性价比不行,容易被开掉。
这个事情其实很难说,因为对此我们没有一个详细可靠的调查作为依据。但是一些互联网从业前辈告诉我,其实大可不必担心这些问题,只要时刻保持狼性和危机感,不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圈,积极进取,在三十出头就成为管理者,就不会有危机,而大部分人都能做到,只有少数不努力、或者努力方向错了的人会失败。
拿什么拯救你,33岁的互联网打工人
一篇长长的报告不谈互联网人才的流转的变化,不谈互联网应届生就业,就单单节选了各个互联网大厂的年龄,从而引起广泛共鸣,可见年龄焦虑是互联网人无法回避的痛疾,也是人人自危的心病。仅凭几个大V,无法扭转舆论的导向,该焦虑的依然焦虑。而拿什么拯救你,33岁的互联网打工人?——让自己的时间值钱,才能让自己值钱。
战术上的勤奋,掩盖不了战略上的懒惰
有的人说33岁了,依然奋斗在996的第一线, 凭什么因为年龄被裁?不要让加班这种战术上的勤奋,掩盖自己职业规划上战略的懒情。33岁,如果还没想清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加班完成领导的
任务,还是拿到理想的业绩来换钱,那么多半是不成功的。如果还在意味的拼时间拼身体,通过加
班来完成别人也能完成的重复性工作,那么职业危机接踵而至。思考的不是简简单单的如何把工作
完成,而是让更多的深度思考自己如何通过自己的工作换取更多的价值。
机会减少只是借口,经历增加经验不涨才是要因
有的人说互联网职场对于33岁的打工人不友好,如果全盘否定,肯定是骗人,众多大厂都有或多或
少的人才引进的标准,尤其是年龄限制。虽然不明文写,HR也都烂熟于心。说机会少么?肯定不比年轻人多;说机会完全没有么?肯定也不是。每一次新业务的拓展与生成,都给互联网老兵更多的机会,毕竟资本涌来,时间是最宝贵的,没人愿意用钱去训练新人。永远想的是如何挖到有合适的有经验的老兵,快速抢占市场先机。此时的岗位,对于年轻没有经验的人是不公平的,但对于老兵确实见真章的时刻。潮水退去,没有平台公司的庇护,过去工作经验的价值跃然纸上。过去是混了多年的工作经历没涨工作经验,亦或是经验压根不值钱。“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又有多少人经受的住考研。
奋勇争先也不忘退路
2020年末的社区团购,2021 年的教育培训,一个新兴业态的发展,有着众多的不确定性。风口过
去,管控来袭,33岁的打工人依然要做好时刻接受新变化的准备。当33岁互联网人失业,企业付出了法律所管辖的赔偿以后,也就把这个群体推向了社会,推给了国家。企业可以说,这些人对企业不再有价值,但是国家却不能承认这些人是国家的负担。究竟谁才应该为这些失业人负责?
长期996下,积劳成疾的身心疾病又有谁该为这些失业人的医疗资源买单?不禁让人想起了早年诸多退役后的运动员,运动生涯的结束,辉煌留在了过去,但长年的运动损伤伤病却伴随终生。没有好的制度,这些被榨干的“废电池”连个回收站都找不到,更何谈“废物再利用”?
33岁的打工人一旦职业发展进入瓶颈期,时间成为了自己换取金钱的筹码,而不是经验与思考,都
应该是探索退路的时候。副业或者出国再充电,重新在别的赛道或者别的国家再出发,开启新的职
业征程,都是备选的退路。别谈什么家国情怀,更别谈什么不为祖国效力,祖国的强大从人才向全
世界输出开始,被祖国淘汰的人才被别的国家回收,同样是国家强大的体现。
33岁的互联网打工人, 路在何方?
33岁的互联网打工人,有的是人贩卖给焦虑,但没有人关注出路。就像当初,摇旗呐喊送走更老的一辈退出历史的舞台,今天他们的儿女也在敦促着这一辈腾出位置。不创造更多的新增就业,永远都是内卷的天下。而内卷的结果,终究会有人成为牺牲品。是33岁的你,还是33岁的他?谁能说的准,只有提前做好准备,职业发展的战略.上提前布局,才以不变应万变,有可持的未来。
国庆肝文也肝累了,今天聊点无关学习的话题,但是都是大家关心的话题,以后打算开个专栏,就聊聊大厂前沿最新的话题,希望能对大家有一些帮助,关于今天的内容,你们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在评论中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