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6 16021 张娜
作者河合隼雄说,绘本是与人类心灵的深层联系最为深入。所以深受大家的喜欢,尤其体积从事临床心理工作的伙伴。他说,形象本身就包含着故事,加上人类心灵的深处,在很多情况下无法用是是来诉说,所以,只能讲述故事,只能依靠形象。站在作者的角度,我看到了大人阅读绘本的重要意义。所以,我也很认同,柳田先生所说的,绘本是最容易表现灵魂现实的一种媒介。他说,“我们在看画的时候,在其面前伫立凝视的时间越久,越是能深入到一幅画所描写的故事、人的悲哀和喜悦当中。”这不是作者们一直强调的绘本之力吗?
我记得女儿一岁多的时候,我们一起读谢尔希尔弗斯坦的《爱心树》,黑白的画面,简洁的文字,但是可以看到岁月的痕迹和两颗灵魂。我们看到一棵树有求必应的苹果树,和贪求不厌的孩子,看似温馨的画面,却又难以隐藏的哀伤。每一次读到,都深深的被触动。
............
又过了许多年,男孩已经变成一位老公公。有一天,他拄着拐杖来到树的面前。
“很抱歉,孩子,”树说,“我已经没有东西可以给你了,我的苹果没了,树枝没了,树干也没了。
我真希望能给你些什么,可是我什么也没有,我只剩下一块老树墩,我很抱歉……。”
“我现在要的不多,”男孩说,“只要一个安静可以坐下来休息的地方,我好累好累。”
“好啊!”树一边说,一边努力挺直她仅有的身子,让男孩坐在她的身上休息。
男孩坐了下来,树好快乐……
那个时候,我的孩子还无法理解绘本中的深刻含义,她的世界里,还是那么的单纯和开心,她单纯的喜欢男孩抱着树玩在树上荡秋千,她单纯的喜欢男孩跟树捉迷藏躲在石头的背后,单纯的喜欢去找“男孩去哪里了呢?”原来是躲到苹果树里吃苹果,还会数一数满地的苹果核,到后来她慢慢看到了“呀,树枝被搬走了”,最后问我“妈妈,你看,树变成这样子了。”
我知道,我还会跟孩子一起读这个绘本。也许有一天,她可以明白“THE GIVING TREE”的故事背后的感人之处,她会感受到树并未因男孩的予取予求感到难过,即使后来只剩下残干,看上去那么凄凉孤寂。当男孩回到他身边只求一个安静的歇脚处时,树竟是满欣喜乐将自己奉献给他,这样的喜悦比起男孩小时在树上刻的 “M.E. + T.”那些甜蜜文字,更令他感到真切舒心。简单的线条和充满诗意又带有嘲讽幽默的文字,让每个年龄阶段的读者都去深思“施与受,爱与被爱”的话题。
我也很喜欢文章中作者举例的绘本,当代德国作家艾克赛尔.哈克创作的故事,麦克.索瓦绘画的《小小的国王》。在小小国王的国度里,从过往开始,人们全都是一出生就长大了,拥有很多知识、经验和社会义务,必须做各种事情。可是,随着岁月的增长,身体渐渐变小,各种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也越来越少,到了后半生时,随自己的意愿游戏就行了。他们在原野上看看云朵幻想,变成了和国际象棋的棋子一般大小,在棋盘山游戏,不久变得像樱栗那么小,有一天变成尘埃,消失在了什么地方。这样,和他在一起的人就说,“哎?那个人到哪儿去了呢?”他们就是这种人生方式。读完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
让我触动的是国王后面的话,那位国王说,“人类的世界很奇怪,人类为什么生下来的时候充满了幻想,在自己喜欢的幻想世界享受着巫琼的乐趣,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抛弃了这一切,渐渐被狭窄的专业工作和义理人情束缚住,最后等待悲惨的死亡。”在小小国王的眼里,人类并不幸福,他们的生活方式才是幸福。
简单的绘本故事,总是投射到我们的灵魂深处,越是读,愈发的喜爱!
附言:感谢微微童书吧赠送的《绘本之力》让我看到了绘本的不一样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