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真是个怪东西,年前你还不能明白不能参透的事情,年后马上就能够明明白白。怪不得那么多哲人思想家都在不停的呼吁,把困难挫折难受伤心交给时间!
年少时期我们根本不把母亲的唠叨,父亲的叮嘱放在心上。转眼时光人到中年,中间的青年时候的经历历历在目,无一不在向我们证明父母亲的话已经成为实践的“定理”。好孩子都是父母影响的结果,做人做事都是。感谢双亲!
二十二岁开始工作,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一路走过。工作二十几年的最大感受是“时光荏苒,白驹过隙”速度太快来不及细思量——时间不够用!中年时候才明白,职业发展学习不够没能结合个性,同学同事相交往来沟通交流分享相知凝聚诚心欠缺。看着历史剧,生活剧,名人传,励志片,越来越感到对不住历史。一个人在角落里哼唱《向天再借五百年》,《北京北京》,《雨花石》……
走在奔五“知天命”的生活,人在旅途,才深深明白“人生规划”的意义。积四十几年之经验,终于明白,一个人生在世间,如果想有所价值成就,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天赋才能、勤奋努力、平台机遇。三百六十行行行皆然,工人商人公务员教师人人皆然,概莫能外。
一提到诗和远方,许多人都会热血沸腾,言之凿凿滔滔不绝,好像谈到的提到的就会马上实现似得。我在这里是想再次告诫大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说得好不如做得好”……人生在世,无常有在,千万不要活得浑浑噩噩漫无目的,得过且过。相反的而是要细心反思认真规划在前,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过程中,睁大眼睛用好耳鼻口心,“天下之事必成于细”。不但要过好眼前的每一小时每一天,于此同时还要有远大梦想,有目标,有追求。
年龄即是时间。时间是什么?都让才人诗人能人们说遍了,坐在道家的仙风道骨的岁月沙盘里听风煮雨,停在儒家的礼乐和仁义炼炉里修身养性,恢恢然不知所云。
断想人生,冥想岁月,是为思想催化剂,愿为灵魂添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