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里仁为美【4.1】2020-07-18

2.9里仁为美【4.1】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4.1》)


杨伯峻:孔子说:“住的地方,要有仁德这才好。选择住处,没有仁德,怎么能是聪明呢?”


钱穆:先生說:“人能居於仁道,這是最美的了。若擇身所處而不擇於仁,那算是知呢?”


详解:


里:居住的地方。孔子以人居住的地方打比方——人会选择优雅而美丽的地方居住,那么人的心灵应该选择住在什么地方呢?


这一章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什么地方适宜人类居住呢?


社會文明:自由、民主、福利、公平、正義。


經濟富裕:政策寬鬆,機會均等,公平交易,保護個人產權。個人沒有產權,就像一只曠野上的狼。


环境优美:山清水秀,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天地人合谐。


资源承载:有充足的水、空气、能源和安全的生活资料。


生活便宜:除去必要开支后还有较多结余。


公共安全:尊崇道德,民风淳朴,没有抢劫盗窃,没有打架斗殴,没有恐惧。


人类居住在这样的环境,更有利于学习和发挥创造力,也更有利于道德风尚的提升,这应该是人类追求的物质生活目标。


在人类的物质生活富足稳定后,人类自然就会追求心灵上安定的归宿。


人应该为自己的心灵选择什么样的住处?孔子早在2500年前就给出很好的答案: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第一层意思:古文简洁,一个里字,先说人身的居所,符合仁的规范,然后说心灵的居所,直取仁道,两者都以仁为美。仁:道在人类社会的体现,代表人类的最高利益;为美:人选择心灵归宿,应该像选择优美居住的环境一样,那么,仁道就是心灵的优美居所——这就是里仁为美的意思。


——择:选择;处:居住的地方;仁:仁道;焉:哪里;得:得到;知:智慧;


——第二层意思:《周易·坤》有云:“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黄中:赤橙黄绿蓝,以黄色居中而兼有四方之色;理:玉石的纹路,引申为物体的纹理或事务的条理,通理:通晓事物的道理。黄是土,土德即仁。“黄中”即“里仁”。

——里:内心;仁:崇高的仁德;为:是;择不处仁,焉得知:如果内心没有仁德,所作的选择怎能是明智的呢?


孔子在本章里阐明:人们往往非常注重选择居住环境,追求丰裕的物质享受,这当然是对的,但是往往忽视了自己心灵的住处。居住的环境固然重要,然而,人的心灵的住处更为重要,因为智慧的来源在人的心灵。

如果人的心灵居无定所,或居于不仁处,那么人的智慧从何而来?

又,如果人的心灵居于魔道中,那么人就会被魔鬼操纵,去干伤天害理害人害物的孽障勾当,哪里还有智慧呢?所以说,人类选择心灵的居所比人身居住的环境更重要。

请看看那些身居要职的贪官,难道他们居住的环境不美吗?但是由于他们为自己的心灵选择了与魔鬼为伴的魔道,住到魔窟里去了,当然就变成魔鬼了——近墨者黑啊!

昔日孟子的母亲为了儿子有个好的成长环境,还三择三迁住所呢,那么阁下要为自己的心灵找个什么住所,就要三思了。


为心灵找个好居所,内心就有崇高美好的仁德,那么所作的选择就是明智的了。


本章是仁的要点——“里仁为美”,重点是人要选择仁作为心灵的居所。

译文:

孔子说:“我们居住的地方要选择仁和优雅的环境,心灵居住的地方更要选择仁和优雅的环境,那么选择仁德是最美的了。心灵是智慧之源,如果不选择仁德作为心灵的居所,又如何可能得到智慧呢?心灵找个好居所,内心就有崇高美好的仁德,如果内心没有仁德,所作的选择怎能是明智的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