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小王子》
领读 |千江月
除了麦子的颜色,我们别无所得
小王子驯化了狐狸,在他们分别的时刻:
“唉!”狐狸说,“……我会哭的。”
“这要怪你,”小王子说,“我不希望你难过的,但你想要我驯化你……”
“是这样的,”狐狸说。
“那你还要哭!”小王子说。
“是啊,”狐狸说。
“所以你什么好处也没得到!”
“我得到了好处,”狐狸说,“因为小麦的颜色。”
昨天推送的文章《知道会受伤,但依然选择爱》里,作者说:“如果所有美好终必逝去,如果爱到最后终须受伤,委身于爱意义何在?”
真是个好问题。
佛经里说:“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这则佛经里的偈子,金庸在他的武侠小说中,多次化用,用来断离一切纠缠不清无可奈何的爱恋。
因人之有爱欲,即有忧苦,要避免忧苦,只有消灭爱欲。许多人因此有了这样的结论。
人类对人生,对爱,从来没有停止过追问。
微信圈里转载“一个男人和上帝的对话”,也是说的这个:
上帝提着箱子,与即将死去的人对话:
上帝:好吧,我的孩子,你该走了。
人:您说,马上就走?!可我还有很多未实现的理想……
上帝:对不起,是你该走的时间了。
人:请问,您手提的那个箱子里装着什么?
上帝:里面装着属于你的东西。
人:您指的是,我的钱……衣服……?
上帝:不,它们属于大地。
人:那装的一定是我的那些美丽的回忆!
上帝:不,那些属于流逝的时间。
人:那一定是我的才能!
上帝:不,那些属于你的机遇。
人:那装着的一定是我的亲友!
上帝:不,我的孩子,他们也不属于你,他们属于你的缘分。
人:那……那一定是我的妻子和孩子。
上帝:不,他们属于你的爱心。
人:那……那一定是我的躯体。
上帝:不,你的躯体也不属于你,它属于生活过的尘土。
人:那……那一定是我的灵魂
上帝:不,我的孩子,你的灵魂属于我。
这个人流着眼泪,从上帝手里接过了那只箱子,接着打开了箱子,里面是空的……这个人伤心欲绝,泪水顺着他的脸颊:
人:难道我真的一无所有吗?
上帝:你说得很对,你从来没有拥有过什么!
人:那么……那么真的没有一点属于我的东西?
上帝:有!那就是时光!那些你度过的时光才真正属于你!
所有美好的都将逝去,唯有我们度过的时光才是属于我们的。
人生,正是如此。
向死而生,这是人生的宿命,没有人可以逃脱,即使是刚出生的婴孩,他们此生的旅行虽然刚刚开始——不无遗憾地说——他们的目的地也是死亡。
死是生的结束,生是死的开始。
古圣先贤中外哲人都试图解读人生和人生的真谛。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说:“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这句红楼梦中语,乍一看让人生起无限的空茫,想来实在是了无生意,万物皆空,有何可求?
什么样的人生,纵然千年“铁门坎”,最后不都是一个“土馒头”吗?无论王侯贵胄,还是贩夫走卒,所有人赤条条来,赤条条去,带不走一丝一毫。
人生,所为者何?
小乘佛教的信众,偏向自我解脱,追求自我的大彻大悟,寂静澄澈;他们最后也能证得佛果,却被称为“自了汉”,言下之意,他们仅仅自度而已,与人与世无有关联。小乘佛子偏爱深山老林,泉边林下,避世自修,给众生消极遁世的印象,误以为佛法只会念阿弥陀佛,无有作为,消极出世。
世界真的空到一无所有吗?因为空无所有,所以人的一生就是消极被动,过完就了事?
六祖慧能在《坛经》里开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这是后世大乘佛教的教义,要求众生行菩萨道,在自我解脱之后,要普渡众生脱离苦海——自渡渡他,才是佛家的终极理念。
佛经还说:“一切世界设满中水,水上有板,而板有孔。有一盲龟,于百岁中,乃一举头。欲值于孔,斯亦甚难。求索人身,甚难甚难。”
却原来,出世是手段,入世是目的——出世是为了更好地入世。佛家绕了一个圈子,不过是从反面来说明:纵然世间万法皆空,暇满人生依旧值得珍惜。
而曹公一部红楼梦,不单单向世人阐释了万法皆空,也向世人阐释:纵然到头来一切是空,那些所有的曾经空吗,那些过程空吗?别忘了,除了“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红楼梦》给后人留下更多的是:青春绚烂的大观园,凄美婉约的宝黛之恋,还有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湘云眠芍,妙玉奉茶……
只是世人过于注重现实的得失,投桃报李,一物易一物尚且难得,更勿论付出自己的所有而无所求,所以看不懂,放不开,殊不知,崇尚空性和解脱的佛法说的是“放下”,而非“放弃”。
我们今世的人生,机缘难得,就如盲龟遇浮木那般珍贵,纵然最后我们只落得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我们依旧要珍惜人生,爱惜属于我们的时光……
我们终将只能保有麦子的颜色。除此,我们别无所得。
于人生,于爱的付出,小王子于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