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门”到“机关门”,从“职场新人”到“治事者”,年轻干部的成长路上,既要攒足“硬实力”,更要涵养“软功夫”。年轻干部不妨常备“三种水”,以理论之水润心、实践之水砺志、清廉之水净行,在新征程上答好“成长考卷”。
一是常备“理论之水”,需常汲常新,润养政治底色。理论学习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年轻干部的“根脉工程”。理论不是书本上的教条,而是指导实践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年轻干部要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每日必修课”,既要在“原原本本学”中筑牢信仰之基,又要在“联系实际悟”中掌握立场观点方法。就像茶要慢慢泡才有滋味,理论学习也要避免“碎片式”“应景式”,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常学常新中把准政治方向,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
二是常备“实践之水”,需深泡深煮,锤炼过硬本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脚上沾多少泥土,心里就有多少底气。”当下少数年轻干部有的满足于“看材料、听汇报”,对基层情况“一问三不知”;有的习惯“发指令、压任务”,与群众说话“隔层纸”。实践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年轻干部要主动到改革发展主战场、维护稳定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去“墩苗”,在乡村振兴、信访维稳、创新发展等急难险重任务中经风雨、见世面,真正把“学”的成果转化为“干”的实效。
三是常备“清廉之水”,需细润细护,永葆政治本色。清正廉洁是干部的“生命线”,更是年轻干部的“护身符”。在一些通报的年轻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令人惋惜,这些案例背后,往往是“第一次”的失守、“小便宜”的贪念。年轻干部处于事业起步期,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更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名节,要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把纪律规矩刻在心上,把“亲”“清”界限划在行动上,既要警惕“酒杯中的陷阱”“红包里的炸弹”,也要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以“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觉修身正己,以“慎独慎微慎初”的定力行稳致远。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肩负光荣使命。理论之水是“源头活水”,滋养初心;实践之水是“攻坚利器”,磨砺担当;清廉之水是“定海神针”,守护本色。常备这“三种水”,方能在时代的浪潮中站得稳、立得住、走得远,成长为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