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会不会被打?
作为遗传学硕士,觉得“自我感觉良好”就像基因,让我吃了不少苦头,也尝了小小的甜头。
记得七八岁的年纪,随父母从东北县城移居到徐州,和我妈的同事在公交车上偶遇,那个叔叔问:“学习怎么样?”我答的干脆:“还不错!”我妈瞬间额头三道黑线,羞得差点捂脸。
过了近30年,捂脸的换成了我。如果你问我那刚上小学的女儿“学习怎么样?”她同样大言不惭,答:还不错!”天啦撸,明明总得BC,甚至偶尔得D,非得觉得自己是A。
对于两代屁孩,真搞不懂这股自我良好的劲儿从哪来,除了基因论,还能怎么解释。
如果你问我,从自我感觉良好到发现自己真的很好,要经历多久?答案同样轻松,20年。满地找牙的经历今天不提,只讲好的。
我第一家公司号称医药界的黄埔军校,在人生第一个年会上,几千人的会场山呼海啸、肾上腺素爆棚。每一个被点到的名字,都意味着真金白银。最后,全公司Super Sales Star花落一名北大女生。我当然和另外几千人一样,充满失望,但只有我提出异议,因为我的成绩全面碾压Super Star。HR的答复当然无懈可击,因为我有几个月实习期,所以不具备评选资格,好吧。那一年,我还因为在学校发表过的两篇SCI,获得了全市的优秀毕业生,而那座城市叫上海。
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称号很实在,帮我获得上海市户口,相比之下,与公司失之交臂的荣誉,却在心理层面对我影响更大,第一次让我觉得,我可能真的很好!这对一个新上海人的意义,就像一条鱼游进了大海,终于找到了自由的感觉。
今天,面对我家闺女时不时窜出的嘚瑟劲儿,我会先捂脸,然后大笑,等着看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