袿垫

一个家庭日常需要缝缝补补,修修改改的衣物,还真是有点多。而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中能有几个会针线活的。记忆中,奶奶和外婆都会做针线活,到了妈妈、姑姑这一辈,针线活能绣朵花出来。那时流行打袿垫,上面的花纹,有各种形状交织而成的,有绣上代表美好寓意的各种喜庆氛围的字,还有各种鲜花图案的……那时待嫁的女子们,都要自己亲手做袿垫,等到谈婚论嫁时,拿出来示人,谁的袿垫多,谁就有面子。

做袿垫的工序较为复杂,先要打布壳,然后放到太阳底下晒干,最耗时的就是在上面绣上花纹了。幼年时,我是亲眼见过一双袿垫,小姑都要绣上好几天的。当然,她是忙活完闲暇时就绣。我清楚地记得,那时小姑做袿垫的手艺在村里不是最好的。比她做得好的姑娘大有人在。

而今,谁还能看见这种纯手工袿垫,能用钱买得到的,大多数人是不会愿意去费这个劲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昨夜下晚自习,饱受高三生活折磨的姑娘跟我说:“妈妈,我想我要是生活在古代就好了。当然,最好是大户人家的女儿。没有高...
    木棉之秋阅读 1,245评论 85 41
  • 提要 这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奶奶写的小说作品,书中女主人公秋园的原型是作者的母亲,她一生经历过战乱、贫穷、饥饿和离乱...
    旭蒸日上阅读 154评论 0 1
  • 读《女论语》之《学作章第二》 本章讲的是女红(gong)的事情。也就是所谓采桑、养蚕、煮茧、抽丝、纺纱、织布刺绣、...
  •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24期“烛光”专题活动,文责自负 2008年底,我的妈妈因为胃癌去世了。姥姥并没有引起妈妈的离去...
    RTW阅读 283评论 3 9
  • 北京某三甲医院某科某病房,住着三位病人、一位护工(均为60岁左右老太太),暂取名病人甲、乙、丙、护工。病人甲头天做...
    园艺工人阅读 536评论 7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