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无聊的生活,让我又开始立flag了——努力输出好的作品。
对的,不是日更了,也不是作业,而是好的作品。
常见的自媒体的写作大概分为三种。(以下均为自己见解,不属于真理性言论,可以跟我讨论,但不要批评我。我是一个禁不起批评的人。)
一,日记体。
日记体是最常见的写作方式,大多数初接触写作也是从日记体开始。但是看似容易的日记体,却并不容易写出彩。稍微不慎,也有可能变成流水账的记录。讲真的,在简书看到的很多文章都有这样的问题,当然有可能是我关注标签的问题。
日记体从自身出发,拉近了跟读者之间的距离,也让阅读变得轻松,易引发共鸣以及感染读者。日记体写到极致的大佬,能够将文字玩转在手掌之间,既能云淡风轻的说家里的小猫,也能在字里行间体现哲思。文章处处是惊喜。
二,第三人称讲解体。
第三人称讲解体是跳脱出自身的上帝视角,与日记体之间的区别十分明显,但又互相掺杂。有人会觉得第三人称要比日记体更好操作,因为讲故事嘛,描述环境、人物,然后讲好故事就好了。但事实上并不是,要真的简单,大概所有自媒体写手都能成为小说家了。
没错,是小说。但除了小说,第三人称讲解体还有一种表现方式——讲解,将自己知识分享给大众,将一个具象的事物,例如白砂糖,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给大家。包括,影评、书评、读后感等,我都觉得是属于这一挂的。
三,第一人称故事体。
第一人称故事体算是我琢磨出的三种写作方式最好玩的一种。像年前导致咪蒙重伤的那篇《寒门状元之死》,文章以“我”开始叙述,但内容讲的是“我的高中同学”。这种写法在自媒体写作里也是非常常见了,很多情感大V出品的文章多为这种。我给这种写作方式起了一个新名字,叫做“我有一个朋友系列”。对比日记体,这种设定更易引发读者的八卦之心。就像闲来无事,家长里短绝对是聊天重点。对比第三人称讲解体,这种写法更易上手操作。算起来也优势多多。
人们听八卦时,讲八卦的人可以添油加醋让故事更生动,但也忌讳直接的胡乱编造。真实故事总是有限的,只有想象力是无尽的,这也算是这种写作方式的难点——把握分寸。
三种方式大同小异,“大同”就“同”在,写作你自己总得有点料。
第一次听到别人说“无他,唯手熟尔”,真的觉得装逼。但当自己开始思考的时候,脑海中最先蹦出的,也是这句话。能将文字运用到出神入化的,必经过了大量的阅读积累以及无数的退稿信,当然,除了天才。
但是日积月累的写作,也不能是完全机械式的输出。坚持日更当然没毛病,有毛病的是完成任务一样的坚持。人之所以区别于世间其他动物,就在于思考。假设一个人能每天凝神静气坐在电脑前思考输出,必成大佬啊。铁杵成针也得是今天磨这边,明天看了看形状,换了个方向去磨,若是不动弹只磨,那磨出来说不好是把刀。
我们坚持日更,不是坚持写日记,是该坚持输出作品。如果你没有这个日更的能力,就像我一样坚持输出自己的作品。我不反对日更,我只反对机械化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