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申培培
最近脑子里的存货好像已清空,简书都难以进行下去了,更别说每天千字文了,似乎没感觉了,这样的感受让我难以接受。
以前课多,忙,现在课没那么重了,还是忙,分班后第三周了,我开始着手管理了,前两周的放纵是给他们最后的“福利”,也是我给他们上的第一课,那就是,无论你再优秀,放纵换来的,永远都是归零,环境很重要,昨天班会课还给他们听了听有关高三双休日的决定,其中提到了忍耐力和理解力,昨天针对忍耐力我说了不少,忍耐力不是身体能承受多少,而是精神层面的,我一般对待自己的学生都是不惯着,希望他们可以承受更多,那样将来他们的抗挫能力也越来越强,尤其是学习好一点儿的,他们更应该承受更多。
可是,同时问题也来了,只是单纯想象或者需要鼓励,画饼等等都不足以让他们向前跑,我认为竞争机制、心灵鸡汤、情绪价值、真心鼓励以及偶尔批评都存在于日常相处中的话,应该会好点儿,单一方面拿出来,真的会起反作用的,可是如何排列组合就看我的心情了。
本来工作都已经自顾不暇了,今晚回妈妈家,他们的家长里短也真的无语,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前几天在学校看我的侄子还全是优点,俺吃饭不挑食,长的结实,身体健康,说话还招人待见,可是一提到学习,就难受。今天回家交代他几句,我妈妈埋怨他不听话,我说这是这个年龄段的特点,而他呢?自己做的不够好,还不让说,奶奶一说,他就大声喊,唉,爷爷也是天天生他的气,我爸妈就是一般的老农民,不会现代的家庭教育,所以我一回家就劝劝他们,不生气是首要目的,孙子孙女的事交由父母就好,可是,不行,张口就是“不听话了很,天天都不知道干啥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呢?尽力而为吧,毕竟我这边还没搞明白了。
针对自己的变化,我还是满意的,年前不想让侄子的学习丢掉太多,于是好几个周二晚上我把他带到市里,等儿子放学的一两个小时,我辅导他作业,好几个周六上午让他来我家写作业,脑子里全是一句话“当初弟弟上中小学时,我没有在身边管,这会儿到这一代了,我想尽力管管俺申家的娃娃。”可是很多时候根本不是我一个人想怎样就能怎样的,基因、父母的思想、家庭环境等等都是因素,所以今年我不再那么忙碌了,毕竟我的力量是那么的微弱,看开了也挺好,我弟弟现在过得也不比我们差啊,所以将来侄子总会有自己的路的,我能做的就是说服爸妈不要焦急,很多时候不再我们掌控范围内。放一放挺好的,这辈子能改变的也只有自己了,对于至亲也只能影响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