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秦论
秦之亡,非外盛内衰,九州不齐,而在禁天下人之言语,愚天下人之思辨,劳天下人之神体。故曰:暴秦之所亡,不在于他,而在于民也。
太宗尝曰:水可覆舟亦可覆舟。天下之所取,民也;天下之所失,民也。故民生之大,不在言也。
治国为欲,则民反怨于国矣。忆昔祖龙,一六王,定华夏,功盖万古,名震八荒,而劳民土木,兴甲四方,而愚民禁言,民怨颇繁。后扶苏毙,次子皇,愈加刑于民,馋诛先臣,愈使天下之人,敢怒而不敢言。以至大泽举义,天下响动,咸阳泣血,渭流遗泪,山河为之泣,天地为之恸,可怜崩厦!
治国为民,则民等爱于国矣。昔汉文之时,先秦严刑之不行,开天下之言语,励农桑,开强汉之基,定万疆之本,有富利者,四百年。至于昭烈辟蜀,武侯定邦,天下所识者强汉未亡也。
国之兴于民之明谏,亡之于民之愚赞。国有群谏,而知国尚有明,无非弊处;若肉食者愚民以盛世而害其神体以兴国,虽得须臾之盛世,然殿外之长泣,其真喜极而泣耶?日夜积压,一人独醒之为亡而醒数人,循循往复,星星之火,方可燎原,然则国之倾覆,理固宜然。孟子曰: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此言可知也。
倘使秦之君各爱其民,土木不劳,远兵不兴,酷刑不行,则秦之千世万世,犹未可知也。
悲呼哉,史之训于后人者,唯后人未尝听于史也。
然往事千年,终成遗篇,秋风萧瑟,回观今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