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凑个热闹,精选了20来本让我有所悟有所得的书。这些书都是亲自认真读过,求真求实,不浮夸,这是读书人的基本修养。
感谢去年上海的春天,虽然过得不同寻常,错过了窗外的满树繁花,但也正是从那时开始,读书和写作成为我生活的日常,工作的日常,融入生命中的每一天。
不禁感慨,凡事都有两面性,失去了什么,收获了什么,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提一嘴我亲爱的小猫咪,大部分图书的照片都有他的身影,姿态不一却又恰到好处。朋友问怎样才能让猫猫配合拍照,我说这就是一只陪读猫的日常啊,没有训练,没有技巧,完全是他的随性而为。
看到大家羡慕的目光,我才意识到他真的好贴心、好治愈、也好爱书啊:)
废话不多说了,我给这些比较喜欢的书粗浅分成两类,有几本没入图是因为当时看的是电子版。
1.工具类
在我看来,工具类书籍可提升认知,习得方法。
《这样读书就够了》:作者赵周,创建了拆书帮,有效实践了“把图书的知识拆解为自己的能力”。如何通过读书改变自己?没时间读书和读书无用怎么办?简单来说,就是你在书中获得一个启发点,必须有效关联自我的工作生活经验,然后追问和反思,并规划目标,最后是行动。必须有行动,否则就是懂得了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见识》:作者吴军。比贫穷更可怕的事是缺乏见识、缺乏爱、缺乏规矩。这本书涉及职场、金钱、智慧、幸福、选择等多个话题,三个字:长见识。最初认识吴军还是通过他那本《大学之路》,后来发现他还写过《数学之美》《硅谷之谜》,是各领域金字塔尖上的人。塔尖上的人虽然离我们很远,但看看他的书还是不错的。
《复盘高手》:学会复盘,万事可盘。盘学习,盘工作,盘生活,挺有趣。
《思维导图》:大脑先生东尼.博赞的书,其实我们对思维导图还是有许多误解,它的底层原理很值得一看。会画思维导图,对学习工作都大有裨益,前提是你画的是真正的思维导图,真正地调动思维。
《化繁为简》:在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明白的人。非常喜欢这里面的分类思想,很受启发。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穿过表象,直达本质,化繁为简,这是需要练就的一项能力。
《认知觉醒》《认知驱动》:作者周岭。如何创造可复制的价值,如何做一个长期主义者,如何提升学习力,如何成事......都是跟大众息息相关的话题,很多方面都受触动。
《梁永安的电影课》:复旦教授的书,更像一部经典解读,有深度,有方法,适合爱读书的人和爱观影的人。
《角谷的藏书架》:颜值高,内有100本书的书评,介绍角度不一。可迅速了解西方各领域的作品。认识了著名的书评人角谷女士。
2.文学类
《简爱》《小妇人》:女性独立,女性成长。年轻女孩必看。
《鼠疫》:去年春天读的,超级应景。人性的美与丑......
《呼啸山庄》:强烈的爱恨情感体验,经典名著,作者跟《简爱》的作者是亲姐妹,她们姐妹自己的人生故事也很值得挖掘。后浪新出的版本超精致。
《浮生六记》:名气高,语言美,才子佳人的夫妻日常,描绘了困境中的生活之美,也可以看到中国人独有的浪漫。
《瓦尔登湖》:圆心可以画出多少半径,生活就有多少种方式。去开拓,去实践,梭罗给你勇气。读这本书需要缘分,读不进去不必强求,通常是心无杂念,夜深人静时才能走进瓦尔登湖。
《给青年的12封信》:大师朱光潜的金玉良言,话题很广,虽说写于百年前,但仍适合今日。现代生活忙碌,而青年人又多浮躁。你站在这潮流里,自然也难免跟着旁人乱嚷。不过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习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
《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作者余华,人气很高,年轻人也很喜欢他。他的作品可读性强,叙事能力佳。有助于我们了解那个时代。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难得看见余华的散文,可了解他对社会百态的见解以及个人生活的一面。
《上海的金枝玉叶》:陈丹燕三部曲之一,讲述了一个上海女人在特殊年代深处困境时的自立、坚韧和优雅。主人公戴婉莹,永安百货创始人的千金。读起来非常流畅,对上海女人有了新的认识。
三毛的书:三毛的书可就太多了,少时读她和成年后再读她,完全是不同的心境。however,梦想在别处,文青必读。
李娟的书:娟姨的书也很多,70后作家,鲁迅奖得主。擅长非虚构散文,除了《遥远的向日葵地》《我的阿勒泰》,还有羊道三部曲《春牧场》《前山夏牧场》《深山夏牧场》等,语言清新灵动,有天高地远的辽阔感,非常治愈。看了她的书就超级想去新疆走一走。
写着写着,发现把萧红给忘记了,算了,就这样吧。没有什么是非读不可的,一本书究竟能发挥什么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however,有书读可真是太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