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记

一生痴绝处,无悔到徽州。

徽州,是青黛色的梦,梦里粉墙黛瓦,青山逶迤,流水迢迢,乌篷船轻摇着浆,水波荡起涟漪,好一个画里江南。

徽州之美,在于,朦胧的烟雨天。

雨轻柔柔的,雾蒙蒙的,让人行走在青绿色的山水间,让人生出幻梦,一往情深,痴醉一场。

三四月的春天,撑一把油纸伞,打徽州走过,推开门,一片春水绿波,抬眼看,烟雨濛濛,长亭婉转处,又见短桥。徽州的雨,缠绵不停,从清早落雨到黄昏,下的人疏疏懒懒,只觉得春日迟迟。雨落尽徽州,几分朦胧,几分柔情,让人勾起无边的春愁,欲说还休。烟雨徽州城,像是简描的江南,吴冠中的画中江南,远看,点点的油菜花,春绿色与明黄色交织,是明丽的三月江南春色。

近看,小桥民巷,斜出的几株杏花,黑白色跳脱出嫣红色,杏花微雨,好一个清丽的徽州城。

徽州之美,在于,高低错落的马头墙。

高耸起的马头墙,撑起江南的一片烟雨。雨滴答落在马头墙,抑扬顿挫的节奏,是徽派江南独特的韵味。

徽州的“千金门楼四两屋”,粉墙黛瓦间,只见扬起的马头墙角,像是展翅欲飞的雨燕,说不出的灵秀。檐下是雕梁画栋,兽首衔门或者绘着清净莲花模样的铺头,门头上高悬的牌匾,门上彩绘绘就的吉祥花纹,门外高大威武的镇宅狮子,寄托着镇宅护院,驱邪求福的愿望,也诉说昔日徽州城的繁盛风流。

徽州的院子错落有致,连绵不绝,深宅大院中唯有天井相连,晨观,云雾缭绕,夜观,斗转星移。天井,漏下一方天光,听风,赏月,落雪,养生活情趣。门一开,走入街巷,处处是小店,臭豆腐,米酒汤圆,吃一碗小云吞,是江南的味道。门一闭,低眉顺眼,各家各户安生过日子。

倚在窗前,观月,月光落下霜华,几千年的汤显祖,是这样观月吗?那时的月光,也是这样的清冷吗?

吴侬软语,小桥流水人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流年中,岁月走的很慢,很轻。江南微雨,何不撑一把油纸伞,走入青石板的小巷内,体会徽州的妩媚含羞。

徽州之美,在于,玲珑精致的徽菜。

桃花流水处,鳜鱼肥美,但徽菜的代表是臭鳜鱼。说臭,自是香臭,臭的吸引人,老少皆宜。臭鳜鱼取材于当地的鳜鱼,先腌鱼,过六七日,鱼散发出浓重的臭味,放油煎,配上酸笋,猪肉片一起烧,香味与臭味杂陈,颇具徽州风味。小小的臭鳜鱼,名动天下,吸引了大江南北的来客前来尝鲜。

徽州之美,在于,千年流传的徽州文化。

徽州以徽商出名,徽商赚钱返乡后,建园林,修祠堂,建乡学,支持当地的文学,理学,绘画,雕刻等艺术,使徽州的新安画派,理学,戏曲都繁盛一时。徽州人,爱好建私塾,以家学深厚为荣。徽州当地的学堂数不胜数,各大户人家都开有私塾,但凡有人烟处,皆有读书声。对儒家文化的推崇,对诗书礼仪传家的重视,让徽商成了全国闻名的儒商。徽商更是周游全国,将徽州文化带入大江南北,尤以江浙文化最为出名。明清之际,徽商最为鼎盛,经商范围覆盖各个领域。然而,徽州,故土家园,是他们一生情牵的地方,更是内心真正的归处。

徽,有美好之意。徽州,有山,有水,有人家,有文化,是温柔缱绻的江南,是梦里水乡。徽州的雨仍在下,下的安宁闲逸,慢悠悠的,让人觉得日子安稳,慢悠悠的,不要急。

雨中的徽州,最美。带上伞,寻一个烟雨江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