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天生本性是趋向于“惰性”的,在人类的早期生活中,人类很难获得充足的生存能量。
现在,人们能比较普遍的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也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
在生存演化中,为了适应环境,需要节约能量。这是人的惰性的一方面的缘由。
这种惰性体现在人的思想和行动上面。当然,行动会改变人的思想。思想也能改变人的行动。这是互为因果的。这是从基本的需求来分析。
但加入人的思想意识后。这种惰性随着每个个体人的随着驱动力的改变,惰性的体现就会不一样。尤其是人的思想受心理因素的影响。这样,人类各种千奇百怪的行为就出现了。所以哲学家说,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换个视角来看,个体的人,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渺小如尘埃。
在时间的角度来看,众多的痕迹都是能抹去的。真的存在过嘛?
这是文学家的多愁。
在思想的孤独触底后,知道了作为思想承载的本体和思想是合二为一的。
这样,就能省去无意义的思考。在趣味上的追求就能更加“高级”。
2024-11-08 人的行为思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三部分 经济行为背后的心理奥秘 第五章 自主权——主观幸福感的负担 1. 自由与自主对我们的主观幸福感至关重要,...
- 1.我们也清楚,如果看书时老是重读不知所云的内容,这就说明我们在强迫自己去读一本无聊的书。 2.通过观察瞳孔变化和...
- 目录 第2章 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和治疗 第一节生物医学模型··· 第二节心理动力学模型··· 第三节认知行为模型·...
- 结语 黏性如此产生 1. 有的创意就是会很有黏性,挡也挡不住。不过,创意若要产生黏性,听众自有投票权。听众可能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