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大熊猫界的“顶流女明星”——花花。如今的花花,可谓红遍网络,屡屡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榜首。无论是图文还是视频,凡是与花花相关的内容,总能引来大量转发与点赞。在成都大熊猫基地,大门一开,游客便蜂拥而至,只为一睹花花真容,现场常常被围得水泄不通。花花不仅担任了成都大运会的宣传大使,还是2024总台春晚的特邀嘉宾,近日更被成都文旅官方宣布为“荣誉局长”。
但你知道吗?花花其实并不是一只身体条件特别优越的大熊猫。它天生下颌短,咬合力较弱,吃东西容易漏;左右脚掌存在外翻,后肢力量不足,行动也比同类更迟缓。和同龄大熊猫相比,花花的四肢较短,腰身也不明显。可为什么偏偏是这样的花花,获得了如此多的喜爱?为什么网友常说:“有花花的日子,每一天都是幸福的”?
也许答案就藏在这两本书里——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熊猫花花》(作者蒋林),以及四川美术出版社的《大熊猫的朋友圈》(作者周孟棋)。我们先来看《熊猫花花》。作者在书中细致梳理了花花那些引人入胜的特质。首先在外貌上,花花可谓名副其实的“美女”。虽然大熊猫看似长相雷同,但其实每只都有独特的容貌特征:毛色、耳朵形状、黑眼圈大小、肩带形态等各不相同。花花的毛发尤其白亮,它拥有矮鼻梁、微笑唇,以及极具辨识度的倒水滴形黑眼圈,真正是“貌美如花”。有人形象地比喻:它的黑眼圈就像用毛笔写下的、上下颠倒却左右对称的一对顿号——不知道你认同这个说法吗?
花花的体型也格外可爱。它因脖子不明显、腰身圆润,常被大家调侃为“三角饭团”。但花花真正打动人的,远不只是外表的萌态。作者在书中写道:
“花花是从容的乐天派。受身体条件所限,它发育较慢,吃饭、爬树都跟不上同伴节奏,还常常被抢食。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它总能不急不躁、优雅以对——爬树慢就慢慢爬,追不上同伴就安静地跟在后面。它始终从容、积极,一步一步努力成长。”
《熊猫花花》记录了许多花花日常的细节与小故事。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场“夺笋大战”:
“有一次,花花刚剥好一根笋,才吃一口,就被小伙伴抢走了。花花没有着急,低头又找了一根;结果第二根刚剥好,还没入口,再度被劫,只剩两只小手悬在空中。它依然不气不恼,耐心寻找第三根。而第三根刚咬一下,眼见又有‘熊’来抢,花花这次干脆直接把笋递了过去,一脸淡定,仿佛在说:不用抢,给你吧。”
你看,花花就是如此豁达平和。它似乎明白,早吃晚吃总归能吃饱——更何况谭爷爷还会为它“开小灶”。但花花展示给我们的远不止豁达,更有一种深刻的坚韧与自洽。走路慢,但它一直坚持走;吃饭慢,可它始终认真吃;学爬树屡屡落后,却从未放弃,最终成功登上了园区里的大树。面对困难,花花不退缩、不抱怨,怀揣勇气,以小小的步伐走长长的路。作者总结得尤其到位:
“花花的容貌固然美,但它认真生活的姿态,以及传递给人们的内心力量,更美。”
“也许每一个喜爱花花的人,都在它身上看到了自己——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再来看看《大熊猫的朋友圈》。这是一本以大熊猫为主题的科普摄影集,主角当然也包括花花。作者周孟棋是知名大熊猫摄影家,书中的图片是从他三十年来所拍摄的十多万张作品中精选而来,张张堪称经典。
我尤其喜欢其中一组展现“母子情深”的照片。大熊猫妈妈母爱极强,幼崽出生后的一个多月里,会一直将孩子抱在怀中——这几张照片情感浓郁,极具共情力。书中还有大量高清图片与特写镜头,连大熊猫的毛发都根根可见,极大弥补了无法近距离观察的遗憾,带来沉浸式的阅读体验,非常“解渴”。
该书不仅摄影出色,文字也生动有趣。全书以花花的第一视角,配合图片为大家介绍大熊猫的进化历程、栖息环境、生活习性等知识,是一本优质的科普读物。书中还披露了一些冷知识,比如:大熊猫不仅擅长爬树,还是游泳好手,能自如渡过湍急溪流;它们甚至会“醉水”——就像人喝多了酒一样。书中是这样写的:
“野生大熊猫独居,也独饮,对水质极为挑剔,必须清澈流动、甘洌无杂。一旦遇到心仪的水源,常会畅饮至肚圆滚不动路,活像个心满意足的醉汉。”
大熊猫仿佛天生拥有一种魔力。我们爱它,不仅因为它是珍稀国宝,更因它常为我们带来欢乐与治愈。为什么大熊猫如此治愈?它们憨态可掬的外形、从容舒缓的生活节奏,仿佛现代高压社会中的一股清流,为人们开辟出一片心灵净土。在快节奏生活的重压之下,静静观察大熊猫安然自在的状态,能有效缓解心理压力、唤起积极情绪,如同一个温柔的心理拥抱,让人感受到平静与喜悦,实现情绪的自我疗愈。正如动物学家乔治·夏勒所说:“这种动物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魔力,能打动所有看见它的人。只要有它们在,整个氛围都会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