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定年度绩效计划了,总监给我们开会时说,给工作和生活都定一些目标吧。我们很好奇领导你的目标是啥?他笑笑说,今年要是能给父母也买套房就好了,不用一家三代人挤在一起了。好吧,现在一听到买房,会立马对这个人心生敬畏有木有?好吧,再透露一下,我的总监是80后,只比我大两岁。我这个城市的原住民,有种被甩了十万条街的感觉……
我在国企里呆了6年,所在的大学也是本市户口的学生占了六成以上,所以在第一次跳槽前(唔,我笼统跳过一次槽),我从来没有一种被外来人口包围的感觉,虽然我知道这个城市的外来人口已经占到一半以上,我知道春节期间外卖停送、早餐打样、生活极大不便,但都没有现在这么强烈的危机感,如今的公司不管是员工或管理者人数,原住民似乎都在向势弱的方向发展。我有点担忧自己是不是不够努力,担忧自己的职业发展会不会受限。
一边是我的外地同事们拼命要在这个城市立足,一边又常常听到周边不思进取的原住民生活方式。
比如在郊区,很多人家里拆迁分了房,于是就在家附近的企业找个轻松的工作顺便交个社保,靠房租就可以过上物质丰富的生活。而有些生活在市区却世代蜗居的,唯一寄望于改变的方式就是拆迁,他们还把责任归咎于政府,归咎于时代。。
有时想想,是不是干脆一无所有,反而能厚积薄发;是不是干脆退无可退,反而愿冒险一搏。听着我那些外地同事如何捣腾工作、房子、子女教育的种种经历,我不禁想问,原住民们怎么了?当我们责怪外来人口占据了公共资源的同时,我们是否衡量过大家对这个城市的贡献对等吗?自己不争的东西,如何责怪别人拿走呢?
可悲的不是原住民被鸠占鹊巢的妒忌情绪,而是安于求稳不思进取的消极心态。
-01-眼高手低,为什么底层工作再也见不到原住民身影
餐厅服务员、商店售货员、满大街的美团饿了么,那些日复一日的重复劳作,日晒雨淋的艰辛奔波,恐怕再难看到本地人的身影了。
其实,当你离开故土,就成了另一个地方的外来人口,XX漂。几十年乃至几百年前,原住民的上一辈或许也是从另一个城市迁徙而来,但如今在这里站稳了脚跟,便不愿后代再去受苦受累了。有的家长觉得,孩子找不到好工作就在家待着吧,反正我也养得起;也有家长觉得,别人家的孩子都在XXX自贸区、开发区当白领,我的孩子却在干一线伺候人的活,面子上自然挂不住。
没有一技傍身,却怕吃苦,怕丢脸,所以你只会渐渐被社会抛弃。世上本没有不劳而获的事,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你没看到配送费在悄悄涨价吗?你没注意到高端餐饮场所都要收服务费吗?用双手挣钱,无论什么工作,都没有什么可耻的。
我的一位人力资源课程老师介绍说,他目前接触到的这个城市最辛苦的工作,就是造船工人。这份工作到了夏天要冒着近60度的高温在甲板作业,所以尽管开到8000元一个月的工资,依然少人问津,他们每年都会去偏远地带甚至山区招人,因为只有那种地方的人,为了改变生活改变命运,才愿意抓住这张通往大城市的唯一门票。
技术工人如此,就连看似体面的医疗行业,也一样难以招到本地人。据我的老师说,他们每年要组队去二三线城市的二本或以下医学院招聘,为本市各区县的社区医院、卫生服务站招人。都知道学医苦,所以本地人考医学院的少,毕业了肯去基层的就更少了。好吧我才恍然大悟,怪不得现在在社区医院看病的,要么是退休返聘的老医生,要么就是年轻的外地医生了。
我一直在用“外地”、“外来”这些词汇,而长此以往,千淘万漉,他们中坚持到最后的,早晚都将成为这座城市的主人。那么,原住民何去何从呢?
-02-你的外地同事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远不如他们拼
事少钱多离家近,有段时间特别流行这样的择业观。本性如此,无可厚非。但如果你不仅是想找份工作,还想干份事业的话,这样的想法就太天真了。
我们部门里,我虽不是那种天天准点走人的,但也肯定不是最拼的。我打听了一圈,几乎每个外地同事都有着3次以上的跳槽经历了,有的是从家乡先跳到省会城市,又从那里来到这座国际型城市。我也侧面观察了一下其他部门。本地人最多的就是人力、财务,而业务部门几乎看不到本地人的身影。不知道是不是大家普遍觉得前者是求稳的行当,而后者是那种爱拼才会赢的地方。而每到春节,他们又千里迢迢地赶回老家。这样的颠簸的生活,我这个原住民自愧不如。
如果问起大家对本地人的印象,或许很多人会说精明。其实我倒不这么看。想要在这个城市有一席之地,甚至实现阶层的飞跃,自然要有这份精于世故的圆滑,以及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
你不如他们拼,可能是你觉得满足了,想守住现状;可能是你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只要管好自己就行。我不是说原住民都是啃老族,但相对而言,我们可能缺少一些执著和决心吧。
拥有越多,越害怕失去;习惯了拥有,也就习惯了重复。那么久而久之,这座城市的繁华掩盖下的财富和梦想深化,可能就真的和你没关系了。
-03-城市间的阶梯流动,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但本质是离开故土一切从头开始。
其实每个城市都有那么一群金字塔尖的人,想要离开故土,寻求更好的发展。三四线城市的涌向一二线城市,一二线城市的又奔赴国外镀金。这种人口流动性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剂,激活了城市造血功能,让这里充满了热情、冲劲和创造力。
离开故乡,还意味着离开父母,工作上的考验哪里都相似,但生活上的考验才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有些年轻父母就是因为无法承受自己带孩子,父母又不愿意跟到大城市,从而只能逃离北上广。而能把工作、生活的担子一肩挑起来做到平衡、活出精彩的,真的特别佩服他们的能力。
我周边也有这样的案例。本是家里娇生惯养的独生女,却在到了国外后独立带孩子。本是放荡不羁的公子哥,也能在国外不靠父母自己挣钱养活自己。
所以,并不是原住民做不到爱闯爱拼,而是只有做好了自力更生的准备,才能破除万难,一往无前,让命运的箭矢,射向梦想的靶心。
————
那么问题是,外来人口在挤压原住民的生存空间,而最上层的原住民又去往了更好的上升通道。作为留守的原住民,怎样才能维持自己的竞争力,而不至于在大城市的熔炉里被淘汰呢?
唯库的创始人阿何老师说,人生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原住民的压力来自哪里?正是坐吃山空的危机隐患、坐井观天的一叶障目,以及坐享其成的心安理得。或许你还可以啃老,到了你的下一代还能吗?你觉得你的外地同事现在租着房、排队等着落户,等若干年后他们不会追上你吗?还有你所享有的社会资源,凭什么平白无故地送给你呢?
努力永远不晚。无论在职场上还是生活上,你想要在这个城市站稳脚跟,靠的终究不是一纸户口,而是要有拿得出手的东西。从基层开始锻炼,从基础开始学习,努力的方式很多很多,只要你愿意。不要在面试的时候,让面试官担忧你是原住民而不能吃苦。而是可以自信地回答,我想要更好,我会更拼。
上一辈可以做到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可以。
(图片来源: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