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天】李白诗歌教学整合初探

如果,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顶华丽王冠,那李白的诗歌就是王冠上璀璨夺目的珠宝。作为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李白的诗歌,去大江东去浪滔天,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李白诗作现存千余首。纵观这些诗作,大抵可以分为这样几类:

一、表达对故人的无限深情。

二、表现对家乡的缠绵不休。

三、抒发自我的雄心壮志。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以民歌为依托创作的作品。)

在部编的初中语文六册教材中,选入了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歌》(七上)《春夜洛城闻笛》(七下)《渡荆门送别》《送友人》(八上)《行路难》《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八下)共七首诗。

这七首诗,我们也可以尝试按照上面的诗歌分类,给它归纳成三类:

第一类:故人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送友人》这两首诗。

【这两首诗都是写给友人的诗作,在写法上,有何异同?】

相同点:

两诗的首句都是写景句。借景物描写,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杨花落尽子规啼”。这一句交代了时令。杨花落尽正是暮春时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春花凋落,感时伤事,一股悲凉从中而来,不可抵挡。子规啼。子规也就是杜鹃,也叫布谷。春天,万物生长,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诗人为何只把目光定格在凄凄切切的杜鹃声中?这还得从一个传说说起。

相传蜀帝杜宇与他的皇后恩爱异常,后来他遭奸人所害,凄惨死去,灵魂就化作一只杜鹃鸟,每日在皇后的花园中啼鸣哀嚎,它落下地泪珠是一滴滴红色的鲜血,染红了皇后园中美丽的花朵,所以后人就叫它“杜鹃花”。那皇后听到杜鹃鸟的哀鸣,见到那殷红的鲜血,这才明白是丈夫灵魂所化,悲伤之下,日夜哀嚎着“子归、子归”。

李白在这里将杜鹃的啼叫与落尽的杨花组合成一组景物,这景物渗透出来的,也是不可细说的哀伤。

而“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两句,也是用写景奠定诗歌的整体情感基调的。初读这两句,只觉得这景色的美。青青的山,静卧在外城之外,波光粼粼的河水,潺潺地流过内城。

【这两句诗,历来被后人传诵,你觉得它妙在何处?】

有鲜明的色彩,一青一白,色彩明亮。有远近的协调。远山近水,遥相呼应。有动静的结合,静默的山,流动的水。面对这么美的景,诗人的心情是喜悦的吗?不不不!诗人的情,有些落寞的孤独。【这情,又是从诗歌的什么地方读出来的?】

第三四句中的“一别”和“孤蓬万里征”可以看出来。第五六句“浮云”和“落日”可以看出来。第七八句“挥手”和“萧萧班马鸣”可以看出来。

不同点:

两首诗都是借景抒情,但抒发情感有所不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杨花子规”,借“明月”来表达对友人被贬荒蛮之地的深切同情和安慰。【为什么诗人不把自己对友人的同情和思念寄予别物,而寄托于“明月”呢?】

明月千里寄相思,这是公认的人之常情。此外,“明月”这个意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是历代文人墨客笔下的“骄子”与“宠儿”。“而且,作者之所以选用“明月”入诗,我觉得还有一层意思在其中。那就是用皎洁通透,如积水空明的月亮,来映照李王二人友谊的纯洁,来映照被贬之人王昌龄晶莹无瑕的品德。如果,稍有用心,我们就不难发现,王昌龄之所以“左迁”,不是因为他官做得不好,而是说他在生活小节上不够检点。可是,这种说法真的能够立足而不倒吗?非也!

王昌龄在被贬时期曾用一首送别诗来表明心迹。就是那首很著名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个“一片冰心在玉壶”就是诗人对自我品性的最好诠释。由此,也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窥探到李白在听闻王昌龄被贬后,李白内心的情感是如何的了。

《送友人》中,用“青山白水”的美丽景致来衬托自己与友人依依不舍的感伤之情。

李白的送别诗,赠友诗,都写得情真意切。比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等。

第二类:故乡情《春夜洛城闻笛》《峨眉山月歌》《渡荆门送别》三首

这三首诗在情感上可以归为同类,即思乡。【这三首诗中,分别是什么事物引起了诗人的怀乡之情呢?】

《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是春夜的笛声触动他的思乡情。【这笛声是怎么触动他的情思的呢?】这笛声不早不晚,在春夜里响起。但是,这笛声又不是嘹亮,不是悠扬。而是若有若无,若隐若现。(一个“暗”字可见)这笛声吹奏的不是《梅花三弄》,不是《梅花落》而是《折柳曲》。古人以折柳送别亲友,也以折柳盼亲友归来。这里,显然是后者。

《峨眉山月歌》一诗中,是半轮秋月引发他的思乡之情。“月”是历代文人墨客笔下的骄子和宠儿。“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借月怀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以月传福。这一轮明月,无论圆缺,它都是游子心上的一个念想。【凭什么能够判断出这首《峨眉山月歌》中的“月”,引发了诗人的思乡情呢?】

秋月在上,行舟在河,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首诗是诗人年轻时的作品之一。那时,正是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远行时期。诗人在江上行走,从清溪出发,一路沿河而下,距离家乡越来越远。于是,不免就生发出一种别样的思乡情绪来。虽然,到了渝州,天上还会悬挂一轮明月,可是,那早已不是故乡的明月了。

《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点明主旨的诗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结尾两句有何妙处?】

明明是自己舍不得离开故乡,诗人却反其道而说之。说是故乡的水在与自己离别的那一刻,也突然变得深情起来,就像一个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亲友一般,脉脉地目送着自己的船渐行渐远渐无声。这种用彼来写此的手法,从对面更能够表现出作者对故乡依依惜别的情绪。

第三类:壮志情:《行路难》(其一)和《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浏览李白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他的一生,是大起大落的一生。但无论他是得意还是失意,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无论处于低谷还是巅峰,他时刻都保持着积极向上,豪迈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态度。

接下来,我们以李白的两首诗《行路难》(其一)和《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为例,来感受一下诗仙的豪情壮志。

【这两首诗中,能够表现出诗人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的句子,分别是什么,你能就其中的一两句,说说你的理解吗?】

《行路难》(其一)中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在这里,诗人运用了典故:《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为什么这两句就能表现诗人的豪迈与乐观呢?】

我们倒退着来看。诗歌开篇所描绘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可谓是极尽豪华与奢侈的宴会场面。若换作他日,李白这个“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酒仙,面对金樽,面对清酒(与浊酒相对),一定欢喜到发狂。可是,这一刻,他却一反常态,“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诗人的情绪,在一个“心茫然”中表现得十分明了。

【为什么会“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两句做了解释。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暗示出仕途的重重阻碍。在这叠叠关卡面前,如果表现出颓废沮丧,那他就不是李白。而李白的豪迈乐观,也从这里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为什么?

“闲来……忽复……”两句可以解释说明。这两句同样运用了典故,表现出诗人在困境面前的耐心与冷静,也表现出他对自己人生的高度自信。而这种自信,在最后两句,得到了很好的升华。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则是“长风万里……欲上青天揽明月。”这几句可以看出诗人的乐观与豁达。

诗之开篇,诗人的情绪很是低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诗人一面慨叹着时光的匆匆,一面又抱怨着人世的杂乱琐碎。但诗仙就是诗仙,浪漫主义的精神气质,让李白并不能消沉在这杂乱纷扰的现实当中。他虽然双脚踩踏在烂泥里,可是他还会坚定地抬起头,做一个仰望星空的人。

接下来,他笔锋一转,开始描绘出别样的景致“长风……揽明月。”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你的文章就像汉代文学作品一般刚健清新。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诗人笔下的长风鸿雁,意境高远。而一句“欲上青天揽明月”更能够看出诗人的高远志向,不甘平庸的性格。

【既然是如此,那结尾两句是否多余?为什么?】

有人说,结尾两句使诗歌意境落入俗套,而且感觉诗人像是在消极避世。我们能这样理解吗?在官场失意后,李白虽时有愤激之辞,但是,这只是诗人一时的情感宣泄,并不能由此断定诗人从此格调不高。他说“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他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就是最好的例证。

李白作为唐代大诗人,他的诗作继承和发扬了屈原的浪漫主义,并使之在中国文学史上拥有了不可撼动的地位。除了我们今天所说的这些诗作。大家还可以就李白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归类:“酒”和“月”是他诗歌中最高频的词汇。下去读读他的这一类诗,全面深入地去与诗仙对话,与生命对话,与豪情对话。

【教学设计思路】

导入: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余光中评价李白的诗句。

介绍:

生平及创作。

归类:

(提前将七首诗打印出来,让学生在初读诗歌过程中,自主为这几首诗分类。)

讲解:

背诵积累:

完成练笔:

《李白,我想对你说》或者《我眼中的李白》(二选一完成。)

(2018/5/19)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7,542评论 6 50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822评论 3 3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3,912评论 0 35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449评论 1 29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500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370评论 1 30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193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074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505评论 1 31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722评论 3 33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841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569评论 5 34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168评论 3 32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783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918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962评论 2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781评论 2 354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唐诗三百首详解(一 行宫 唐代:元稹(yuán zhěn)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译...
    汉唐雄风阅读 5,957评论 4 29
  • 很多时候,听一首歌是因为那首歌好听,可歌词要表达的内容,我们并不了解。可经历过歌词唱的,才会明白那些歌词唱的是什么...
    秋燃讲故事阅读 298评论 0 0
  • Builder模式 定义: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和它的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使用场景:(...
    ping_平阅读 301评论 0 2
  • 抛尸 腐烂 风化 白骨上的青苔 瑟瑟发抖 把一朵磷火 从左眼眶抛到右眼眶 直到牵牛花攀上我的第八节脊椎 直到夜行的...
    我还是光之帝皇侠阅读 267评论 7 9
  • 一颦一笑 在心里荡漾 化一片星空 我是一颗小行星 在你的宇宙中 迷失了方向 ​​​
    Sty兮城阅读 162评论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