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之道:做正确的事,做好当下力所能及的事!】
弟子问先生:“如果事情来了,必须要应对,那精神虽然衰弱,但鼓舞精神也能坚持,就像孟子说的,以志帅气,用意志统帅气力即可。但是,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再做完这事情,疲惫得不得了,那不是透支自己的身体吗?身体和事情,我应该顾哪头?”
这个问题在现代社会更加普遍,当生活节奏变得很快,每个人面临更多的事情时,我们如何应对?是让自己陷入到忙碌之中,还是放弃奋斗存养身体?
先生答:“君子待人接物,应对事变,当做则做,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思考,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心安理得而已。”
阳明先生给出了不同的思考角度,君子做事不是以利害关系计较的,而是直接判断这件事该不该做,不该做再轻松也不做,该做再难也要去做,做与不做的标准是“是不是致良知”。
那么怎么考虑精力不济的客观因素呢?先生指出:“你见过好色的人要鼓起劲头去好色吗?你见过厌恶恶臭的人要强打起精神去厌恶吗?你见过好色、恶臭之后精疲力竭的人吗?有见过迫于形势被迫好色,困于精力不能恶臭的人吗?”显然,当我们用良知做事时并不需要消耗这么多精力。之所以精力不济,往往是私心太重而“内格”导致的,想得到得不到的,得到的还要更多。
所以最好的做事方式是致良知,具体是:避免这样的做法——“凡是去谋划自己力所不能及的,强行要去干自己才智所不能胜任的事的,都不是致良知”,鼓励这样的做法——凡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人,均是为了致良知。虽然两种方式都是从“不能”扩充到“我能”,但是前者没有根基,后者有心性为基础,前者消耗更多能量,后者用底层逻辑轻松做事,因此高下立判。
总结一下,作为一个生活在快节奏中的现代人,我们做事的方式可以考虑遵循两个原则:第一,只问该不该做,不问利益得失,减少无意义的烦恼;第二,以做事以致良知为基础,增益其所不能,而不是贪多冒进。做到这两点,就能达到虽然做了很多事,但内心坦荡快乐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