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个节目,叫“木头姑娘”。为什么叫木头姑娘?因为她得了一种怪病,骨头在任何合适的位置都会生长,最后的结果就是:全身的关节全部“凝固”,只能像木头人一样躺在床上。这是什么病?名字好长,记不得了,只记得说,人体中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本来是功能均衡的,结果她的成骨细胞功能却异常强大,导致随着血液流到身体各个部位的成骨细胞,只要合适,就开始生长。真是难以想象,这世上居然还有这么奇怪的病。而这种病,因为是基因问题,治愈的希望非常渺茫。
看了这期节目,感慨的同时也觉得,相比她而言,自己的那些烦恼又能算什么呢?“木头姑娘”最大的希望就是自己身体里多出来的骨头像冰雪一样融化,眼下能活动一根手指,她都幸福极了。我也曾生过病,生病的时候,觉得马路上生气腾腾的路人是那么幸福,最大的希望就是像他们一样,自由自在,活蹦乱跳,对于那个时候的我而言,能够自由活动就是幸福。后来在医院探视亲属时甚至亲眼目睹过死亡,一个瘦缩的包裹,黄色的,被拖车拖着,前往目的地。拖车的人大声谈笑,丝毫不受影响,想来是已经习惯了。我却久久不能平静,心里一跳一跳的,那个时候,我想,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后来身体慢慢好起来,不知不觉地,自己要求的就越来越多了:当自己可以自由活动时,自由活动就不再是幸福;当自己确定已经康复了,活着是幸福的想法就变淡了,乱七八糟的想法又一一涌上心头,各种各样的欲望又都躁动起来,之前平和的心又开始扰乱,又会为别人的话、别人的态度而懊恼,甚至动气。
都说烦恼是自寻的,可是明明知道还是控制不了地去自寻烦恼,这才是最大的烦恼。我想每个人没有没生过病的,大病小病,生病时的感受总是“健康真好”,可真等到恢复健康了,原来的想法又都抛诸脑后了,又开始拼了命地争夺、勾心斗角、吃垃圾食品。多么矛盾啊!
幸福是相对的?有人说幸福就是饿了的时候有包子吃,尿急的时候有厕所上,好像也挺有道理,可是幸福的感觉难道不应该是一种恒定的状态吗?我理解的幸福是内心充盈,不忧不惧,每一个当下都感到平和安宁。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强大的内心和充足的精神世界,不过为了得到幸福,即便是“苦其心志、饿其体肤”也是值得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