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原本是因为痛恨我的哥哥嫂子,也只是把它放在某个隐秘的角落里,抒发心中难以言说的痛。而我再看到它的时候,他们几乎什么都有了,却只有我的母亲没有了!这世上没有人可以把我的母亲还给我。
正文
大家一定以为,只有花老人的钱、吃老人的、住老人的,这些在经济上不能独立的儿女才叫啃老族,可知社会上还有另外一种啃老族,他们啃的却是老人的时间。
有些老人没有经济收入,却为儿女奉献了大把的时间,甚至是自己所有的晚年时光。他们不但要照看孙子孙女,还要给儿女一家人做饭、洗衣等。每天任劳任怨,时间被锁的死死的,没有自己的活动时间。自己想走亲访友也得等儿女有时间的时候,哪天儿女允许出去了,才能如临大赦一样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儿女们每天早出晚归,一走就是一天,把养育孩子的任务丟给老人,把一堆的家务活丢给老人。他们每天回来吃现成的饭,为了弥补自己的亏欠答应孩子的各种要求,只要知道孩子的喜好买些小礼物以及他们爱吃的东西就能讨回孩子欢心,这时候就成了他们与孩子感情最亲密的时候,他们也俨然成了世界上最好的父母。
殊不知,白天孩子哭闹不听话,孩子的吃喝拉撒等这些最烦恼的事情每天都是由老在应付,老人一天天下来已经身心俱疲,而这些做儿女的看不见老人这一天是怎么过来的,也未必能关注到老人的精神和情绪。他们回到家都希望看到孩子欢欢喜喜,乖乖巧巧的,但如果孩子稍有不听话就可能成了老人的责任,被他们说成是老人惯坏的,要知道教育孩子本来应该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有哪顿饭延误做了,或者家里的卫生没打扫干净,他们也会不高兴,因为老人做久了,把他们也惯坏了,一切都成了理所应当了。
老人的不良情绪也只有憋在心里,不敢发泄。因为他们没有经济收入,他们需要伸手跟儿女要钱花,将来还需要儿女养老。他们怕给儿女添麻烦,他们已经人到暮年,体力、精力都有限,却经常超出自己的身体极限在尽力为儿女做着事情。
儿女们以为给了老人钱了,老人不缺钱花就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了,其实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拿到的钱大部分不是花在一日三餐上就是花在孩子身上,却很少有时间出门去给自己买些喜欢或需要的东西。
有些家庭要生完头胎生二胎,老人也跟着看完了头胎看二胎,等到孩子都给看大了,老人也渐渐年老体衰,这时候他们的不安全感也来了,生怕自己有一天不被需要了,有一天做不了事情不被儿女待见了。他们一方面厌烦、排斥这种没有自己自由时间的生活,一方面又依赖这种生活,他们对自己的生活不能掌控,心中是满是焦虑不安和无可奈何。
儿女们却并不能完全体察老人的这种情绪,觉得老人又不缺钱花,可爱的大孙子大孙女的让你看着,还不应该每天开开心心的呀。他们有时对老人也不够尊重,老人们由于晚年的需要还得看着自己儿女的脸色行事。而小孩子却是最敏感的,知道在这个家庭中谁当家,谁说话得听,所以他们往往在自己父母面前表现的乖乖的,让做什么做什么,显得十分听话;在爷爷奶奶面前却撒泼耍赖,对爷爷奶奶说的话充耳不闻,甚至冲撞老人,对每天照顾自己的老人家丝毫不知感恩,不会尊重。
儿女们有时间了,一定是优先陪伴自己的孩子,却很少去问问出行不方便的老人想做些什么。他们的天平一头是工作,一头是孩子,却忘记了中间那个支点、那个苦苦支撑着的老人。也许只有在哪天支点突然坍塌了,他们才能真正知道老人的辛酸和不易吧。他们也有变老的一天,试问他们是否也愿意被自己的孩子这样对待呢?
老人的时间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被儿女剥夺了,啃走了。也许儿女是被生活所迫,必须出去挣钱,钱是重要,但不是绝对重要。也许有一天当他们把钱挣够了,才发现他们对父母有多亏欠,他们只不过做到了表面的孝顺;才发现他们没能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没能帮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为孩子的成长教育大部分时间由老人代办了,他们经常缺席,他们看不到孩子的全部,所以对自己的孩子甚至都不十分了解。
所谓家有一老本应如有一宝,奉劝所有这样的儿女们,请重新调配你们心中的天平吧!请把属于老人的晚年时光还给他们,并且多陪伴他们,多理解他们的心里需求,请不要再做时间的啃老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