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早上,我读到了蒋坤元老师的书评《我读《缚爱》》时,不由得脱口说出一句:“漂亮!”
这个“漂亮”,说的是蒋老师的书评写得精彩。
蒋老师的书评构思巧妙、主次分明地分析解读其中的中心内容,非常简明扼要。
此篇书评亦是短小精悍、引人入胜。
我喜欢写读后感类型的的文章不假。写书评,我不怎么敢写。
写读后感,我除了“有感而发”外,还得用“顺势而为”来形容。
这个“势”是我的心。没有“势”,我寸步难行。
我想说,我很缺乏写作技巧和方法的学习。这是我难以突破自我、不能进步的原因。
是的,学习的路任重道远,我不急。每天就这样学一点写一点,充实而安宁就好。
我同样喜欢蒋老师的书评,同样想学习更多一点。
2.
蒋老师在简书里已推介了许多优秀作家及作家们的书。他的书评之所以反响力很大,首先得与他自身的影响力有关。
今天,蒋老师给我们说起了80后的一位很不简单的作家嵇振颉。
他的一部长篇小说参加知音故事写作大赛获得唯一的一个金奖,是唯一的一个十万元奖金的获得者。
可见,作家嵇振颉的实力非同一般。
3.
一本书,一个好的题目,便能瞬间抓住读者的眼球,引发读者的想象力,激发读者探求究竟的欲望。
一个好的书名必定是作家收纳此书的精髓,凝聚成书的灵魂所获。
一个好的书名必定是凝结了作家的心血,反复推敲而得。
比如蒋老师2020年古吴轩出版的《吞》,它的原书名为《青石碑》。
为寻求完立意深远,有广袤的空间想象,蒋老师冥思苦想,最终敲定成《吞》。
且不说其书中描写的故事情节是何等的曲折离奇,那个昏.庸.腐.败的清末政府令人气愤填膺……
就一个“吞”字,令人想起“贪婪”和“黑暗”的无边。
蒋老师在说《吞》的书名之后,他突然笔锋一转,又回到嵇振颉的书《缚爱》。
4.
蒋老师很是欣赏《缚爱》的书名。
他向读者阐释了一个观点,一部长篇小说应该有一个精彩的书名。
一个缚,就是母亲绵绵的爱呵。
有人说,“缚爱”,顾名思义是“父爱”的谐音。
……所以,我觉得这一个缚,就是一种关怀,就是一种爱护呵!
一个束缚的“缚”字,引发了蒋老师如此深意的理解和感慨。
他的这些文字又于简书里又激起了一朵朵浪花,“浪花”开在文《我读《缚爱》》后的评论栏里,可热闹啦!
你看,有天蓝蓝的:
每一个年龄段对爱都有着不同的注解……
有简友淡淡的云的:
“缚爱”按照词意与节选分析是一种感觉被束缚的父爱吗?
有简友灿烂的:
父母的爱没变,是时代变了,结果就变了。于是从“父爱”成了“《缚》爱”!
还依次有简友1如是我闻 、秋知斑斓、育婴坊夏威夷、光中的cici:
以上是不同读者从不同思路、角度、立场、侧重点来分析阐述自己对“缚”、“爱”字涵义的理解和观点。
类似这样的留言还有许多。
从大家参与讨论的热度及对《缚爱》的好奇度来看,蒋老师的书评写得太棒了!
蒋老师说:
“书评应该说自己的话。”
以下是蒋坤元老师的观点:
……如果我写这部小说,我塑造人物肯定偏向父亲赵铭锋,用许多的故事证明这一点: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当然,女儿在成长过程中,做父亲的不可忽略女儿的感觉……
蒋老师说,他是反对“缚爱”的,而我要歌颂“缚爱”。
但在文《我读《缚爱》》最后,蒋老师从《缚爱》里摘录了《缚爱》的那段惊心动魄的情节!
不得不说,蒋老师还是非常欣赏这本书《缚爱》的!
你看,那寥寥数语,那粗暴.蛮.横的狠话,听得人心惊胆战!
爱,可以令一个父亲以狰.狞.暴力来对抗外界对女儿的伤害!
这个本是贬义词的“狰狞”却用于此,成了“父爱如山”的有力佐证。一个“狰狞”表现出了那种坚不可摧的、无惧与魔鬼拼命的力量!
女儿的一声惊恐的“尖叫”更突出地表现了父亲愤怒到了极点……
此时的父亲是狰.狞.暴力的,有着不可阻挡的摧毁力,但是愤怒的火焰最终在女儿的那“扑通”一声的跪中熄灭了。
其场面被作家嵇振颉描写得如此有感染力和爆发力!
如此震撼人心!
蒋老师推介的文字虽然不多,可我已确定《缚爱》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想读《缚爱》,去当当网上搜索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