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的腥味

《嫌疑人X的献身》讲述了一位数学天才因痴恋邻居而心甘情愿替她们背负罪名的故事。小说中这位天才主人公被塑造成单纯、善良的形象,同样邻居母女的杀人行径也得到极度弱化和遮掩。整篇故事刻意放大背景交待和天才拯救母女的良苦用心,试图在犯罪故事的框架中雕琢人性美好的灿烂光辉。于是绝大多数读者成功进入作者陷阱,在欣赏作品时被戴了眼罩,误把幻象当真实。

故事丰满,现实骨感。

毛概课上偶然提到了马加爵这个人,听着耳熟,于是去网上搜索一番。不幸的是,我查到了两个马加爵,其中一个是女版马加爵。先说马加爵本人,杀害四名室友的变态狂魔,也其实是拿过很多奖和荣誉的优秀大学生。女版马加爵,杀害包养她的情夫并分尸200多块,也其实是长相普通、成绩普通的女大学生。这两位杀人犯在现实中并不可能遇到小说的桥段,就算最卑微的为他们的心路历程摹写一段独白都毫无可能。他们接受着外界的唾骂和审判,一言不发,毫无声息。这时所有的流程冰冷无情,知识分子背扛着人道主义的大旗假装走失,假装聋哑。

说到这里也许还不能完全明白知识分子的腥味这一标题,下面将细致分析。

知识分子相对于其他社会群体来说,他们对世界的嗅觉更敏锐,口味也更挑剔,他们没有固定的思维框架,极其灵活发散。在小说中知识分子的犯罪被称为高智商犯罪,现实中两位大学生的杀人行径也不愚蠢,甚至聪明的带有强烈的反讽效果。双手沾染血腥,这是第一层腥味,比较明显,人人拒绝。知识分子并不局限于学生老师,任何接受过相当水平教育的人也归于此行列。不管是小说还是现实,都有大批知识分子作看客,隔岸观火的心态不仅限于游离于案件之外的吃瓜群众,有一个群体好像无关案件,实则处处存在,就是公检法。公检法人员在案件中象征真相和正义,被法律和真相束缚的人性在此刻尽显冰冷,此时腥味被大面积压制,渐沉渐深,暗中蔓延。最后一定要批判作者和现实记录者,潜意识的引导最为卑鄙。作者有意刻画人性却忽略杀人事实的严重性,记录者忠诚于青天白日下的真相,却丢失人文情怀。此时受众欣然咽下笔墨勾勒的鱼鳞,细细咀嚼,还觉美味?

杀人不留痕,文人最可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因为最近在开发小程序,需要用到HTTPS,就看了下怎么配置这个东西,发现腾讯云上的申请挺好用的。 首先进入http...
    yieldHL阅读 2,224评论 0 1
  • 将爱留成往事 1. 还没感受到秋天,按时月,现在已经是冬天了。还好,贵阳的冬天还没真正的袭来,冬天的衣服是还没有准...
    桂哥哥123阅读 2,56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