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书《批判性思维——思考让你永远年轻》,作者美国彼得-法乔恩,包括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明德书系,书中有图有文字有学习影片推荐,挺有意思。
思维是个好大的题目,笔者才疏学浅就不去凑热闹瞎解释了。不过读完全书,发现批判性思维挺好,既有理论概括又有事务用处,而且具体到每个人都或自觉或无意识的都多少用到。那聊一聊个人看法,总会有些益处。
一般来讲,人都是作为主体看待的,我们把每个人都看做一个主体,现在选一个出来,给他命名为:A。如果A想要在社会中存活,必然的要接触方方面面,方便讨论,我们瞎概括一下:
1.人(他人,下同);
2.事;
3.物(有形的如房屋、车子;无形的如国家、数字、种族类的概念)。
也就是说A得同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的事、花样繁多的物打交道。其中与物的交道相对好打,毕竟多数情况是静态的,或者说是带有“真理”性质的。我住在一套房子里,那么房子户型、位置、甚至某时段的价格都是可量化的,这里面让我们推敲的地方不多。所以简单一提。
对于事,有些复杂了,因为很多情况下有他人介入进来,如果是一个“物”一般的人还好说,但常常是他人和A一样,具有自己的想法。但由此也可以看出,我们所概况的三个类别中,人是关键。
我们再做个假设:A生活在一个没有他人的村子里,里面有足够的食物和水,也有足够的能源(比如木柴),那么A的存活状态就很简单,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玩就玩,但如果A有一天发现太无聊了,准备去别的村子看看,那么其存活状态就立刻复杂起来——其他村子的村民习惯如何?有人欺负陌生人(指A)怎么办?A想吃面包店里的点心而人家问A要钱怎么办?
对于离开自己村子的A来说,很多很多的“事”需要考虑了。
有些事很好处理,比如吃,给人家钱或者拿点别的也能换个点心填饱肚子。但如果有村民问A是否同意让村里失去能力的老人安乐死,A怎么说?
由此来看,与“人”“事”相关的情况,部分好处理,而往往有些很难处理。
对于很难处理的这些,批判性思维一个不错的选项。
罗里吧嗦的半天,才发现,只有那些模棱两可的事情,往往需要批判性思维。那么我们就在这里引用一下书中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吧(有个定义总是好的)——有目的的反思性判断,它是对证据、概念、方法、情境和标准的合理而公正的考虑,从而决定采取什么样的观点和行动。
从这里看出:
1)批判性思维得有一个输出:观点和行动。费了半天脑子,一声不哼的回去的A,显然不具备批判性思维,只有当A给定了一个输出,才可以看做进行了批判性思维。
2)这个输出是要符合一定标准的,即前面所加的种种修饰语。
3)整个过程要进行反思,也即自我监督。
大概来看,环节一(输入)→环节二(批判性思维)→环节三(输出)→环节四(反思)。当然现实中的事情往往很复杂,不可能这么简单的一步一步走下来,书中也提到综合处理。
写下这些之后,有一个问题自然出来了,这个世界毕竟不是只有A那一个村子,也还有众多的村子、城市以及生活其中的B、C、D……,每个人都来这一遍,总得有个谁强谁弱吧,幸好这个标准也有(很奇怪,居然有):
1)解读证据、陈述、图表、问题等的意思的能力;
2)识别正反两方面的突出论点(理由和论断)的能力;
3)得出理由充分、明智、不荒谬的能力;
4)证明关键结果和论证程序,解释假定和理由的能力;
5)公正的遵循证据和理由的导向的能力;
有些眼花缭乱。简单来说,就是对输入要判断,对反对意见要判断,然后得出合理的结论。当然这样一来,不可避免的使事情复杂。
这才开头,除了上述的定义及判断标准,书中还是很负责的描述了批判性思维的核心能力,以及详细的分析。还需要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