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已经过去了。这一年,是收获的一年。通过头马演讲俱乐部,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就有亦师亦友的shirley。
Shirley组织了一个坚持挑战赛团。很有意思。从今天起,我也参加了其中的写作挑战团和阅读挑战团。需要至少坚持十五天不间断,争取坚持100天。
既然要阅读,当然涉及到挑书的环节。鉴于自己更喜欢纸质的书籍,于是就从家里没看过的纸质书籍挑选了。候选的书籍有凯利.麦格尼格尔著的《自控力》,王小波著《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这时候好好先生对我说,“你看特立独行的猪吧,因为其它两本都是鸡汤类书籍,理论类的没啥用”,于是给我推荐了高铭写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而且是强烈推荐。但是我自己觉得理论对于个人发展也是非常重要,于是就有了以下对话。
我:你觉得理论的东西是没用的是吗?
好好先生:是的。
我:最近我碰到了一个学生,我可以给你说一下这个蛮有意思的事情。
正好他们的选修课快结课了,需要大家用ppt做个汇报。这个学生讲完之后,我给他提了两点关于演讲的建议:1.ppt的字要大一点;2.汇报的时候,不能只看电脑,要和听众有眼神的交流。
学生:我觉得我的字已经够大了呀?
我:你可以自己思考一下,要是你是听众,坐在下面听,你回想一下,会不会觉得自己的字小了一点。
学生笑了一下,说到,好像是有点小。然后又很羞涩的笑了一下,补充到,“我是从网上直接粘贴的”。听完这句话,我就明白他已经把我的第一点建议听进去了。接下来学生又问:“但是老师,大家都是看着ppt念的啊?也没有看大家。”我问他:“那你觉得你应该和大家互动吗?”学生想了一下:“但是在台上会紧张。”
其实我已经理解了学生的意思,因为紧张,所以不太敢抬头和大家互动,于是我跟他说:我之前知道一个有关紧张的理论,你想不想听一听?”学生好奇的看着我,点了点头。
我:关于紧张,可以追述到我们人类进化的时候。我们的祖先一开始生活的环境很恶劣,要时时警惕周围的环境,比如有没有野兽出没。所以,他们一直处于一个比较紧张的状态,随时准备逃跑。而当我们站在台上的时候,我们潜意识里会认为自己处于一个很不舒适的环境,因此呢,自我保护开启。你有没有感觉在台上的时候,会觉得大脑一片空白呢?
学生:会啊,经常会这样。
我:对的。因为这时候,我们处于一个想要逃跑的状态里。血液会朝着四肢聚集,大脑供血不足,反应就会变慢,会使我们的大脑空白。因此呢,以后在台上,就要克服这样的心理。告诉自己这不是一个危险的环境,慢慢的学会享受舞台。这样就会有效的克服困难。当然了,其实适度的紧张,还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发挥呢。
好好先生听了我的这个事例,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于是我又问道:“你现在还觉得理论不重要吗?其实理论是能够给我们提供很多依据和思考的。”
好好先生:但是,我还是觉得这种感觉是很难克服的。
我:是的。光有理论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实践。多实践,多总结才可以。比如说,你要上台做一次演讲。在你还是无法克服自己的紧张感的时候,对于一开始的准备,要非常充分。甚至要预先考虑在演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以及应对方式。这样在有意识的克服紧张感的实践中,会得到很好的良性循环。所以说理论是是很重要的。
我:再比如,我举一个例子。小时候,我就发现一个问题,当我坐在爱学习的同学的周围,我也会心很静,很专注。但是,如果旁边的同学不爱学习,我就很难集中精神。之后很多年中,我一直很困惑,为什么自己会有这样的问题。直到今年,我才了解到,人的性格可以分为“场依赖型”和“场独立型”。这个是生来具有的。你应该就是“场独立型”了,也就是不容易受外界干扰。而我,就是“场依赖型”。
好好先生:那必须的,我这么优秀,哈哈。
我:所以,我就明白了,这不是我的一个缺点,而是性格中的一部分。因此,我就不需要纠结是不是自己做错了,而是去尽量提高自己的内驱力,尽量在我身边的场无法给我好的感受的时候,还能保持比较好的状态。说了这么多,你还觉得理论不重要吗?
好好先生:好像还是有点意思的。
经过和好好先生的讨论,我倒是明确了自己想读的书籍。我明白自己的优缺点,所以在2018年伊始,我先选择《自控力》这本书读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