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达宾小酱
自秦始皇称帝以来,封建中国就在皇帝的统治下,起起伏伏走过了数千年,其间有开朝建国的太祖皇帝,有励精图治的治世皇帝,有昏庸误国的无能皇帝,也有身死亡国的末代皇帝,而历史的趣味在于,这些高高在上的天子还有无数让人啼笑皆非的片段,在史书中留下不一样的篇章。

今天,我们来说不说一位四次出家、然后被大臣一次次重金赎回的梁武帝萧衍。
说起出家的皇帝,大家可能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康熙的爹顺治帝,他属于失爱痛心、看破红尘的那种,但是小酱今天要说的梁武帝可不是这种,他属于真心向佛,还想以佛治国的皇帝。
或许看到标题,你会觉得这是一个如爱书法的宋徽宗那样的昏君,可这武帝可是梁朝的开国皇帝,也算是上马能打天下、入朝能治国家的文治武功型皇帝。可是这样的皇帝为什么要四次出家呢?
公元547年的一天,南京同泰寺中经声四起,这座由梁武帝修建26年的“国寺”中,这位八十多岁的佛寺缔造者安详的跪在如来佛祖前,接受方丈的剃度。按理说,天子来寺庙剃度,寺庙中的和尚应当会很紧张拘谨,可似乎他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因为这位皇帝已经是第四次剃度出家了。
出家仪式虽然按照最高规格来组织,可毕竟佛教讲究清静,没一会儿就结束了,一切恢复如常。
天子和尚萧衍开始了他的清修,可是这怎么可能?才一个多月,朝中大臣就接二连三的连同泰寺,他们也习惯了,有些人就在寺庙的客户中长住了下来,朝廷办公也在同泰寺中,俨然成了第二朝廷。
方丈一看也觉得不行,这佛寺也是清修之所,如此下去那不是连香客都不敢来了,这是要断了寺庙的后路啊,他就和大臣们商量,大家一合计,继续之前的套路--“赎皇帝”。这价钱怎么定?那可是一国之君,这价位可不能太低,太低掉价,太高大臣们觉得花不来。那就按之前的价格来吧,第二次出家赎回用了一个亿,第二次出家赎回用了两个亿,这次国家手头紧,还是一个亿吧。大臣们都同意了,方丈当然开心了,巴不得明年皇帝再来出家一次。
天子和尚也不固执,大臣们和方丈都来劝谏,他也就答应了。临走前,他给全寺讲经,那可不是班门弄斧,他结合自己当皇帝的实践,把涅槃、般若等经书里的经理讲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比得道高僧讲得还好。
结束了第四次出家,这位八旬老者又成了梁武帝,回顾他四次出家经历,也算一心事佛,可是却终难躲过这世事纷扰啊。
看到这,是不是在想,这皇帝肯定是昏庸的主。那就是大家误会了。
梁武帝萧衍,在南齐朝廷中担任雍州刺史,在北魏三十万大军进犯时,率军抵抗,大败北魏军。在东昏侯继位诛杀功臣时,他招募甲士千人,马上千匹,战船三千艘,沿江直下,兵围建康城。后来又逼齐和帝禅让帝位,建立梁朝。
建国后,他兴办儒学,设立招收寒门弟子的五馆,学生免学费,食宿全由国家供给,将天下士人收入囊中,可以说梁武帝在位初期为改革五代期间的流弊还是做了不少事的。

公元548年,梁武帝引狼入室,他重用的侯景起兵造反,“侯景之乱”爆发,把他软禁在宫中,次年萧衍在台城闭谷八十余天后圆寂,享年八十六岁。
对于这位信佛的皇帝,后人的评说褒贬不一,但是小酱认为,他以儒佛治国,还能真信真学,在帝王中也算不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