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后,成都就很难见到太阳了,大多数时候都是雾蒙蒙的,好不容易逮着一个晴好的天气,雀跃的心已经忍不住要出去浪游一番了!
回成都已经大半年,活动范围却一直局限于所住小区周围方圆一公里之内,想要去的地方已经在心里列了一个长长的清单。待我逐一打卡啊!这次去的是有“长江上下游四大禅林之首”的文殊院。
文殊院位于成都市青羊区,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最初名为信相院、信相寺,因为建寺的是一位名叫信相的尼师。明朝末年,信相寺毁于战火。直到康熙年间,慈笃禅师来到信相寺遗址,发愿修复此道场。
慈笃禅师德行高洁,声名远扬,当地百姓认为他是“文殊菩萨”现世,官府和士大夫们纷纷支持寺院的修复,并将信相寺更名为文殊院。康熙皇帝甚至三次下诏邀请慈笃禅师进京,但禅师都委婉谢绝了。
康熙四十一年,康熙皇帝御赐“空林”绢本横幅,派专人赐抵文殊院,所以文殊院又名“空林堂”。
文殊院坐北朝南,从山门往内,依次有六重正殿,分别是天王殿、三大土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楼和文殊阁,六座木质建筑排列在同一条中轴线上,东西两侧则分布着钟楼、斋堂、廊房、念佛堂、职事房等建筑,各个殿堂之间有长廊相通,形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
整个文殊院的房舍皆是木石结构,柱础石上有精美的石刻装饰,柱上檐下则装饰着各色精致玲珑的雕饰。庭院内广植高大树木,掩映着略显陈旧的建筑,整座寺院显得既庄严肃穆又古朴幽静。
工作日的午后,即使是如文殊院一般名声在外的热门景点,也是游客寥寥。而我也得以享受一个悠闲宁静的午后。
就这样,在冬日暖阳的照拂下,一个殿堂一个殿堂,缓步走过,一点点将平日里狂奔不歇的心收拢回来,安住在此刻,感受当下的宁静。
或许是受家庭氛围的影响,从小我就非常喜欢寺院,曾经还在南方一座非常有名的禅寺里做过近两年的义工。寺院的一切都是我所熟悉的,无论是进出寺院的规矩、礼佛的仪轨还是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都早已如习惯一般深深地刻进我的脑海里。
行走在文殊院里,我就如同回家一般轻松与自在,或许正如天王殿前弥勒佛脚下那块写着“欢迎回家”的牌匾所写,这里就是很多人心灵的家园。
中轴线上最后的建筑,就是这座高大的文殊阁。文殊阁恐怕是整个文殊院里最年轻的建筑了,修建于1997年,它的一楼是“空林讲堂”,是用于日常讲法;二楼空林佛教图书馆,藏有不少佛教书籍;三楼则是万佛殿,供奉有文殊师利菩萨及信众父母莲位。
文殊阁前有一棵高大的银杏树,金黄的树叶在阳光下随风飞舞,如同金色的蝴蝶一般。
除了寺院本身的建筑,文殊院西面还有一大片园林,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地方。
抬头望去,深浅不一的绿映衬着浅青色的天空,午后的阳光透过参天古木洒到石板路上,微风过处,树影婆娑。
林中还有供人歇息的八角亭,走累了坐下歇歇脚,闭目之间,外面的一切喧嚣在这里都已消退,只剩下不知名的鸟儿在树梢间欢快地唱着歌,一不留神,怕是会忘记自己此刻正置身在繁华都市之中了。
虽然已是冬季,文殊院内不少树木仍绿意盎然,若是我不说,你是否会以为这是春天?
与文殊院一墙之隔,就是著名的民俗老街文殊坊,坊内分布着各大著名的成都小吃、网红店,整日游客不断,熙熙攘攘。而红墙内,却是青灯古佛,禅意悠然。
这或许,就是“大隐隐于市”的真谛吧——于繁华喧嚣处,才能修得大自在。
当你觉得疲倦的时候,不如去文殊院走走吧。看看慈悲庄严的佛像,听听自由欢快的鸟鸣,闻一闻久违的泥土和植物的芬芳,找回丢失已久的内心,将它安住在当下。
然后,去文殊坊找一家喜欢的小店,认认真真吃下一份喜爱的食物,再回到人世间,去努力,去奋斗,去流泪,去欢笑,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去笑对人生中一切注定的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