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高晓松的《晓松奇谈》聊到京都的匠人精神,说了一个段子有点意思。有人问一家千年老店:你觉得你对面的店铺如何?店主说:挺好的。过了一会,小声地补充一句:但是他200年前换了主人。
“200年前换了主人”这事儿成了当地的段子。可见,京都的千年老店真是非常有历史风华。
高晓松去一家一星米其林餐厅吃料理,他形容自己吃完后“丢了”。“把自己丢了”是怎样一种状态?忘乎所以,还是得意忘形。
他问这家只有几个座位的料理店的店主做了多长时间?店主很不好意思地说:只做了8年。八年如一日地只做这几道料理,只服务这几个客户,他不希望媒体推广,因为他不懂英文无法跟外国游客交流。
匠人,日复一日做自己手上这一件事。祖祖辈辈,只做这一件事。心里没有“加盟连锁,做大做强”的发财梦,只想一心一意地做好这一件自己能掌控的事。
一个铸剑的匠人以客户来买第二把剑为耻辱。认为客户从这里买走的一把剑,一辈子随身携带并且传给子嗣是对匠人最大的赞赏。当买剑人的儿子在30年后把剑拿到店铺修葺时,这是是对匠人最大的褒奖。
我们真的有这样的心境吗?每个人都抱着神仙祈祷不劳而获,想走得快一点,再快一点。没有时间去看风花雪月,没有心情去品味良辰美景。
料理是对食物最大的褒赏。我们每天吃的,是饭,不是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