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风情

                             ̄

我住的小镇不大,也就五百多米长,二三百多人,原来是个老镇,现在由于交通便利,一些年轻人打工,学生读书都搬到繁华的城里去住了,留下的人一般都是住了几十年的老街坊,上了年几的人占大多数。

在小镇住久了渐渐地理出了一些脉络来,就是凭借地理位置分三段。小镇地势是从高到低,低的地方靠近小河,慢慢地向小山蔓延,形成了一个渐高的上坡街市。如今的山也推平做成小门面,前街后家。有几个批发部,药店和水泥建材商店,自然几家走得比较近。其中有一家房子比较大,屋里还有农村的灶台,他们家的女人们经常在一起拉家常。平时到了洗苕粉,做绿豆粉,打豆腐时,都是几家一起出劳力,像一个大家庭。中部是一段上坡路,主要是几家菜场,水产门面和早点摊,他们之间经常邻里间打牌,串门和偶尔替人看门店,所以也走得明显比较亲近。听说这十几家有谁过生日,必然都会打伙聚餐。不是喝个不醒人事,就是谁都不伏,就伏墙。反正其乐融融。

唯独靠河的这几十户人家除了卖猪饲料和卖猪肉,其他几家也是闲住,也不做什么生意。平时也种种菜园,跳跳舞,靠退休费过过舒心日子。

由于地理原因,这里分为上街头,菜场和下街头。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接婚,做寿,红白喜事请客送礼,上中下街各自为帮,相互出份子钱。可能是几百户人家联糸太多,各家份子钱数目累计太大,家庭支出又不够,所以相互理解。平来镇子就不大,各人之间又相当面熟,如果不是位置原因,请客送礼不交往最好的解释就是我们之间没有来往。除非有真的亲戚关糸,否则不走动也都能包容。

总感觉这三段都有一个人气中心,家长里短都会有一个长者出来说公道,能给大伙出谋划策。就像一个原始部落,大家都听首领指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当一滴雨划破静谧的夜空奔向可亲可敬的土地,漫天飞舞的尘埃就搭上雨这一辆顺风车,于是雨有了伴,奔得更快了,一滴...
    一盘酸菜饭阅读 423评论 1 6
  • 为期五天的参学旅程结束了,慈悲的法师们在最后一天安排了参观婺源小镇,小镇依山势而建、宁静古朴,建筑错落有致...
    师常在阅读 408评论 0 2
  • 文|烽火长歌 图|来自网络 01 儿时,夏日我多会到姥姥家居住,一方面是因为父母都要上班,无太多时间看顾,寄放在姥...
    烽火长歌阅读 487评论 8 9
  • 读高中的时候我有到县城求学的经历,在县城里呆的那段日子让我回味无穷。 县城里学校的条件虽然不如市里学...
    多加香菜不要辣阅读 297评论 0 0
  • 天色微明起床时,内心犹豫又再三。 再有一分再起身,能睡一秒是一秒。 无奈时间不等人,万般不愿也枉然。 最终一跃翻做...
    梅园主人123456阅读 14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