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出夜班,补觉后吃点东西整理房间(整理书桌,拖地),出去跑步听书。
《拆掉思维里的墙》有感
“拆掉思维里的墙”,最重要的就是意识到,我们头脑中那些平常意识不到的思维模式。
⒈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有意义、自律这些都是社会强加给你的“我应该”,但其实真正关键的应该是“我想要”。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就真的从“有意义赛道”切换到了“有意思赛道”。
⒉找到热爱的领域,做极限运动员:有差距是价值观不同。非常快乐的做这件事。
⒊让有趣的生活扑面而来:有趣其实就是拥抱恰当的不确定性;所有活得无趣的人,都要求100%的掌控,但是当你要求某件事情100%有趣才去试的时候,它就变得无趣了;一个人要想过得有趣,就必须在生活中创造一些所谓的“微出轨”。
自由=提高能力-减少欲望
摆脱安全感的束缚:其实你背对恐惧的时候,恐惧给你的恐吓是远远大于那个真实情况的。当你真的学会跟它相处的时候,你就不会那么恐惧;找一个摩擦力最小的感受收益的方式(低风险创业)。
受害者模式:世间只有三种事情:一种是完全不可控的,比如天气;一种是完全可控的,比如情绪、吃不吃饭;还有一种属于半可控的,比如人的成长过程中,努力做事有没有一个成功的概率,或者做副业有没有成功的机会,以及人际关系、沟通等。在受害者的心智模式中,他就会完全把自己从半可控的事情中择出去。
⒋心智模式决定命运: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可以真的给自己记录一下,你的目的和你的结果;首先要“知止”,你要知道停,“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能慧。
⒌成功学不能学:改变看世界的维度,学习不只是为了成功,你还可以变得幸福,还可以提高自己生活的品质,这才是我们读书、学习、努力地去做事的一个原因。
⒍如何找到热衷一生的事:人要不断地保护自己的重心,保护自己的初心,保护自己的动机。保持低风险,不让自己摔得太惨;保持反脆弱,让自己可以持续地往前走。这个状态,才是这个时代找到热衷事业的过程,是一个顺势而为,不断地跟外界互动的过程。你要是会爱,你什么都能爱;你要是不会爱,你什么都不会爱。(没有热爱一生的事业,只有一生热爱,可以创造一些自己喜欢的事。)
⒎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的人的消极情绪不是由于某一事件直接引发的,而是人对事件的不正确认知所产生的错误信念所直接引起。--认知失调
⒏幸福是一种转换力:双赢模式是我爽-父母不爽。
⒐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自己喜欢的样子,也不是设计、想象出来的,而是一个不断地从过去的经验里抽取亮点,从未来想成为的人里抽取亮点,拼成一个自己喜欢的样子的过程,它是一个创作的过程。
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并不排斥钱,你可以把钱看成指标,但不要把钱看成目标。因为钱是没有方向的,但人生是有方向的;钱是无限的,但人生是有限的。
我们现在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长周期的人生、一个以幸福为大方向的人生,也肯定是一个共同富裕的人生。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之下,如果每个人都能先活出自己,去创造社会价值,这样会比先盯着无方向、无边界的所谓的钱,再回身去找自身价值有价值得多,因为你锚定的是一个你可以掌握的东西、你可以体验的东西。
不要把物质和金钱当做唯一的目标,自己的思路改变了,人生就会变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