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Day3

小时候的我并是个善于言辞、乐于连接的孩子,除了因模样高高瘦瘦被同学嬉闹着以“竹竿”称呼,似乎没什么值得关注,我就是那个“别人家孩子的同学”。回想起来,那个时候的自己被自卑、紧张、逃避甚至愤怒的情绪包裹着,像被蜘蛛丝网住的飞蛾,挣脱不掉、逃离不开。那个年代的父母大多忙于工作,更没有现在什么输在起跑线的教育信念,放学像个假小子一样放飞自我的日子也过的轻松自在。

如今,两个孩子妈妈的角色硬生生把那个顶着狮子头狂奔,鼻子下流淌着鼻涕的“疯女孩”一下拉下凡间,那些孩童时期的自卑、紧张、愤怒……统统成为过眼云烟,取而代之的是“不听老人言 吃亏在眼前”的人生哲学和自以为是的生命真理。所以面对自己曾经饱受煎熬的苦难再也不想让孩子经历,所有自己当年求之不得的梦想绝不可让孩子放弃,因为我可以给你提供这么优渥的环境,而你怎能因为不努力就放弃?!如此,我们用爱的名义裹挟着孩子,用爱的名义束缚着孩子,却惟独常常教不会孩子如何面对选择?如何选择放弃?如何修复受挫的关系?以致于今天的孩子都有着优于我们的智商,却没有匹配的情绪管理能力。我们是否愿意做与父辈相同水准和要求的父母了呢?我想答案一定是“NO”!

阿德勒博士关于亲子关系中的几点概念做了详细说明,有助于我们和孩子一起构建更完整的人格和人生。

1、将孩子看做社会人,将孩子的不良行为看做是孩子的“求存模式”,需要在生活中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2、行为以目的为导向,也就是我们必须透过孩子的不良行为看到他行为背后的目的和信念,才能真正理解他。

3、归属感和价值感决定了孩子的行为。一个具有较强归属感的孩子一定具有安全感,一个拥有价值感的孩子必然有面对失败的勇气。

4、没有一个存在不良行为或者权利争夺期的孩子不是缺乏信心的。不良行为的背后信息是“我只是像有归属感”却不敢说出口,所以我们必须让孩子认知到犯错误的时间是最佳学习时间,接纳自己的错误。

5、社会或者集体责任感的树立能帮助我们走出无价值感—无归属感—不良行为的恶性循环。

6、“平等”即“尊重”,如果把每次父母的责骂、惩罚翻译成羞辱,我们大部分父母都在做着同一件事,逼迫孩子签署不平等条约,这无疑是无法把源自我们内心—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对于“尊重即爱”,我们需要率先让爱流动起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每天自拍一张照片,写一段滋养自己的文字。 昨天晚上,我与儿子一起学习英语,自己四年的英语专业已忘了很...
    十七岁的姑娘阅读 254评论 0 2
  • 六年级学生杀母亲 ——孩子需要的是爱 最近沅江市泗湖镇发生一起命案,是六年级学生因对母亲管教过严不满而把母亲杀害的...
    朱广力阅读 96评论 0 0
  • 名字在北方叫球球,南方叫美丽,小名很多漂漂,美美,小胖胖。她是三个月大跟我的,整整15岁零五天走的,我不知道她的生...
    古茜妲樹二阅读 158评论 0 1
  • 格雷有了个新朋友—小老头里埃尔。里埃尔是个孤独的老人,是二战时期战机驾驶员。格雷非常喜欢这个小老头,他们总是很愉快...
    小轩宝的妈妈阅读 317评论 0 1
  • 1.学历认证 2. 延长签证 ,结核证明 (今天) 3. 翻译 4. 写作 6. 留学(今天) 7.齐纬 8.韩语...
    0dcc3edb06d4阅读 15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