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能跑,没什么不能解决》

距离上次来书店,差不多快一个月的时间。本来是想继续看上次那本蒋勋的《生活十讲》,却发现已经找不到了。我想大概书店每个月都会换一批样品书。

流连两圈,没有太吸引我的书,最后选了这本开本比较小,字也不太多的书,感觉应该读起来很轻松。

————————————————————————

《只要我能跑,没什么不能解决》

—松浦弥太郎


我想我选择读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看到了那八个字:一个非常懂生活的。

打开以后才知道这是一本“跑步”启示录。

01.前言

作者因为在工作中感到艰辛以及人际关系紧张,进而身体和心灵都感到无法负荷。当身体和精神都出现问题时,面对医生给出的药物治疗方案,作者选择了跑步。

书中原话是这样说的:

“或许做一些可以忘记工作、稍微脱离现实、能消除压力的事情会比较好。可是,要做什么好呢?”正当我在想这些事情的时候,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去跑个步吧”。

02、冲动之下的跑步

作者说这是冲动之下的跑步。

没有热身,没有准备,没有方法,第一次的尝试让他非常惊讶,因为感觉非常难受,他自己也不相信自己居然几乎跑不动,但流汗的感觉让他很放松,心情也变得畅快。

跑步带来了正向反馈,但作者也承认即便如此,他也会有懒惰的心理。他形容说,那是一种“明知道不得不做,却很想拖延或者偷懒的感觉。”

懒惰的心理会出现,这很正常,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刻意努力,努力把诸如“跑步”这样的事当成习惯。

每天坚持跑步,一点点累计,以3000米为目标,作者渐渐发现跑步与成长何其相似,都需要积累。


02. 自审与调整

坚持跑步一年后,作者的脚受伤了。

作者自审之后归结了三点错误:

  (1) 每天跑步

(2)姿势错误

(3)欲速则不达

在养伤阶段,作者开始有针对性的对自己的跑步计划进行调整,学习关于跑步的书籍,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装备。

开始重启跑步后,他给了自己身体重新适应的时间,不再性急,同时也逐渐找到了正确的跑步姿势和适合自己的跑前热身准备。

这一切准备好后,他开始有规划的了解自己身体的极限。最后找到了适合他自己的步调和频率 : 四十五分钟跑完七千米,每周跑三次。

调整好以后,作者觉得跑步与生活进行了很好的结合,身心都感受到了愉悦。

但是,虽然明白了自己身体的极限,但在欲望的驱使下,作者还是尝试了压缩时间,追求速度,所以也就迎来了跑步生涯的第二次受伤。

这次伤到的地方是腰。

经过了一番学习与分析,作者发现,他之前认为很适合自己的运动规划其实是有漏洞的。那就是他一直以来都是再用双腿再跑,而不是用全身的力量。

接下来作者了解到:通过锻炼腹肌与背肌,就能学会有效率、顺畅且正确的跑法。

在不断的自审与调整下,用了三年的时间,作者终于让跑步自然而然融入到了他的生活中。

03.跑步的自由

作者说跑步代表着一种自由。

就像本书的书名“只要我能跑,没什么不能解决”所传递出的想法,跑步不仅仅只是一项运动。


从开始跑步到让跑步成为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跑步改变了生活,也成为了作者调节身心所必不可少的途径。

无论如何,我们所依赖的都只有这一个身体,开始跑步吧,或者其他什么锻炼,坚持并享受这个过程,与运动带来的美好不期而遇。

今天,我锻炼了。

月见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