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孩子妈妈去参加家长会,没有听课。我及时把家长情绪控制的重要性宣讲了一下。俗话说积习难改,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好在我们做父母的认识到了问题,并且愿意去改变。今天分享一篇别人的文章:长久以来,我们谈起家庭暴力,往往指的是丈夫对妻子、父母对孩子,而最近,网络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家庭暴力——孩子殴打父母。
9月22日,在苏州盐城,一个12岁男孩弄坏了茶馆的物品,想让妈妈替他赔偿。之后妈妈口头教育他,可能言语上没有随孩子意,孩子当场就对妈妈动起手来——死死掐住妈妈的脖子。
当然,这并不是独特的个案,孩子殴打父母的事件最近屡见不鲜:
一名小男孩因妈妈不让玩手机,连续抬脚向自己的亲妈飞踹了5脚,奶奶劝阻未成,妈妈却没有还手。
14岁女孩当着众人的面,连扇父亲十余个耳光,拳打脚踢,飞起来踹,父亲不但没有还手,也没有生气。
儿子哭闹着让母亲买玩具,母亲不买,儿子狠掐母亲脖子直至答应,母亲任由任性气大的儿子抓其头发。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说过一个小故事:
在演讲《弟子规》讲到“守孝悌”时,让助手搜索一年以内的“不孝、杀父”的例子,然后打印出来,作为演讲案例。讽刺的是,不一会儿,助手告诉他:“打印纸不够用了!”
我们一直以来倡导“百善孝为先”的族人,我们从小背诵着“香九龄,能温席”的孩子们,怎么就这样了呢?
试想一个对父母都如此歹毒的人,一个脾气火爆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的人,长大后,又能容忍何人何事?
这些孩子匪夷所思的行径触动了很多人,很多人谴责他们的丧尽天良和禽兽不如:
一个孩子能有多愤怒,连父母都打;真是白眼狼,父母真是白养活他们了……
为什么父母对孩子倾尽所有,孩子却对父母报以拳脚?
2教育孩子,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这些家长甘愿做孩子的“出气筒”,只求孩子成绩好,却不知道成人比成才更为重要。
还记得“深圳公务员廖天野打骂父母”的事件么?
廖天野就是不折不扣的成绩好的孩子——北大毕业,又考上了公务员,可最后是怎么对父母的:
六旬的父母去给廖天野带孩子,却因小事遭儿子打骂,衣服被儿子撕破,左肩膀被儿子咬得鲜血直流,最终被儿子逐出家门。父母多年的养育栽培,换来的却是一场禽兽不如的撕咬和毒打。
面对舆论的口诛笔伐,被打老父亲还一味地包容廖天野,“希望记者们不要再给儿子太大压力,我们这是家务事。”
事件一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徐光兴分析道:廖某是家中的独子,父母比较宠爱他,在他犯错的时候未能及时纠正反而一再容忍。
所谓“一俊遮百丑”,父母只注重了他的学习成绩,在其性格培养上显然有所欠缺。
惯未成年人的后果最终要由成年人来承担。只重成绩,不重人格的惯子,不仅害他,更是害己。
现在这个社会,成功论甚嚣尘上,再加上中国教育体制下的短板,让我们在面对孩子的教育上,一味以追求优异成绩作为“好孩子”“乖孩子”的衡量标准,却忽略了孩子的素质培养。
但无论什么时候,教育孩子,成人远比成才要重要得多。
成绩固然重要,但是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及人格完善。
一个心智不健全、人格具有明显缺陷的孩子,他不合群、不尊重他人、不孝顺、不礼貌、不踏实工作、伤害他人、伤害自己、触犯法律。
家长别以孩子成绩好,撒泼没关系。到头来,自己种的恶果还得自己吃。今日家长不“打”孩子,孩子明日必将打你。今日孩子打父母是新闻,父母不管不问,他日定会有人替你管孩子。
3父母们,你不欠孩子的
很多父母对孩子有一种愧疚之情:
我是职场妈妈,我没时间陪你,对不起;
我是全职妈妈,我懂得没那么多,对不起;
别人的孩子玩得那些玩具,我买不起,对不起;
别人的孩子都去国外游学,我只能带你国内游,对不起……
在这样的愧疚之情之下,在面对孩子的骄横跋扈、无理取闹,在忍不住发了脾气之后,越发内疚泛滥。于是转念一想,满足了孩子的一切超常需求。
结果,喂养了孩子的贪婪自私之心;过滤了孩子对父母张牙舞爪的无礼和傲慢,造成孩子殴打父母的后果。
其实,你不必觉得你欠孩子的,关于物质生活,你已经给了孩子你能力范围内最好的资源和保障,你已经倾己所有,你问心无愧。所以,你不欠他。
你唯一欠孩子的,是对他的做人教育、规矩的养成、是非观念的明确、人际交往的原则等方面。
4让孩子懂得感恩和敬畏
殴打父母的孩子,他们缺乏一颗感恩之心和敬畏之心。
作为父母,如果你不想成为前车之鉴,你就要教给孩子什么是感恩、什么是敬畏。
让孩子知道父母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让孩子知道劳动的艰辛;
让孩子知道父母不是有求必应的,付出不是单方面的,父母疼爱孩子,孩子也要心疼父母;
让孩子知道道德是有底线的,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做错了是要付出代价的。
最好的爱是让孩子学会感恩,最好的家风是让孩子学会尊重。教导孩子学会尊重、懂得感恩,父母殴打孩子的事件将会变成天方夜谭。(我觉得此文加上培养孩子学会情绪控制就全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