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片子上映是在98年,我看到时已经是99年,当时的我还不知道电影里那个天才少年威尔在几年后却变成了让美国中情局都头疼的杰森·伯恩;这部片子也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但这些在当时13岁的我的眼里,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我只能记得当时威尔潇洒的解完数学公式转身离开的场景,享受着他在酒吧讽刺“优等生”的快意,更为那惊艳的天才所折服,甚至认为天才就应该像他这样,恣意妄为,骂人都要引经据典。可那时的我,真没觉得威尔是一个有问题的家伙。
可能是纯属出于一个少年对英雄主义的盲目崇拜,甚至觉得罗宾·威廉姆斯出来只不过是做了一个他的好朋友罢了。现在我只能说,当年太年轻,没看懂。
如今重新看完这部作品,闭上眼睛第一个想到的是尚恩与威尔的那场据说是即兴演出的对话。
大笑过后的尚恩说“这都是我能记住的小细节,但她走了之后,我就只剩下这些小事能让我怀念。”
让人不禁会鼻子一酸,也许这就是生离死别的最真实的表达吧,当那个人离去的时候,我们不会想到我们多么的感天动地,多么的轰轰烈烈,我们只会想到那个人的一点点不经意的小事或者缺点,那会化为一点点的光,让你捧腹大笑过后,却要不经意擦去眼角的泪。
也只有这样,才会让我们知道,在我的心里,那个人还依然活着。
让我感动的还有好朋友查克对威尔说的关于他每天走向威尔门口的那十秒钟,那不仅仅是查克最快乐的十秒钟,那也应该是威尔最感动的十秒钟。那代表着是最珍贵的友谊。
我也真的想拥有这十秒钟的友谊,在你迷茫的时候我陪伴着你,我们可以颓废,可以喝酒,可以干些无伤大雅的蠢事!但当你畏惧不前的时候我会踹你一脚,告诉你,别恶心老子了,你有更好的方式活下去!你要活得对得起你自己,快滚,别跟来!
最后的最后,看着尚恩不停地问威尔,What do you want ?的时候,我也惶恐的问了问自己,但我真没想出答案,也许在那种情况下,我也会回答出威尔那样的话,我想当个牧羊人。
所以,我沉默了,我开始认真思考这样的问题,我到底想要什么?或者说,我想要成为什么,我不是天才,没有特长,更说不出来不顾一切只为梦想的漂亮话,那么我到底要什么呢?
小学生还能说自己想当科学家,中学生还会憧憬一下自己的明星梦,工作了还能说努力奋斗,在公司当高管!可三十岁不高不低的我想要成为或者要什么呢?!
读了一肚子的闲书,写了二十年废话;吃了成吨的亏,演了无数个假笑,作答过不计其数的问题。到头来,却答不上来一句What do you want?
我多想有一个威尔那样的结尾,勇敢的踏上旅途,只为了一个必须要见的女孩。其实,可以不单单是女孩儿,想想我们做过的所有的选择,你难免会想如果当初如何,现在会如何?但我们不还是继续的选择下去。
生活残酷与美妙也完全于此,没有快进与后退,但必须在必要的时刻,必要的做出二选一,不过不用紧张,这里面没有一个是错误的答案。
即便是这样,我还是答不出来我想要什么,我想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都会这样的问自己,但能答上来的寥寥无几。
有人说怎么没有!电视上不老有综艺节目上来就说“我从小就想唱歌,就想在更大的舞台唱歌。”这人家不就知道想要什么吗?那我就只能说,孩子你还太天真。
“这世上两件事儿最可悲,得不到或得到了。”——李尔王。
我想也许不是我没想到我要什么,而是,我已经得到了。
我得到了父母亲人兄弟姐妹的爱,我得到了美满的婚姻,我住在温暖的房子里,我能惬意的在这里写着我想说的话。
那可不可以说,可悲的不是得不到,而是明知得不到还要去追求;更可悲的不是得到了,而是得到了自己却还不知道呢?
现在想想古人的智慧真的高深,早就告诉了我们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道理;三十岁的我们要做出选择,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选择什么样的事业,不断地选择之后让自己知道在这个世界中,你能成为怎样的人;四十岁的时候,反而不再追究,不再刨根问底,不再喋喋不休的非得弄明白一些道理。
那么,就让我在能选择的年纪,勇敢的追求内心;更希望到了不惑之年,能坦然接受,选择给我带来的一切。
Sorry, I had to go see about my gir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