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可以改变的,改变不容易,但在正确的动机与方法的引导下便是可能的。
导言
成功需要自制力
1. 自制力是有限的,那些在一个或多个人生领域里获得巨大成功的人恰恰是把大部分自制力投入到了那些相应领域中了。
2. 你让自制力歇息一会儿,它的能量就能恢复。消耗只是暂时的,你在刚刚用尽自制力能源时也 是最脆弱的。
3. 以奖励的方法增强动机可以暂时弥补受损的自制力
4. 自制力是后天得来的,而且可以通过锻炼而逐渐变得强大。增强自制力的方式与增强肌肉性能 是一样的——需要定期锻炼
例子,在一项研究中,一个被安排每日运动无从逃避的学生不但身体更健康了,而且更少把碗留在水池里不洗,同时还更不容易冲动地花钱了。
第1章,别用“做到最好”
用具体而艰巨的目标代替做到最好
在全球上千例研究中,科研人员发现具体又有难度的目标比模糊或过于简单的目标更能激发优异表现,而且差距是明显的。无论这目标是自己树立的,别人给的任务,还是和父母,老师,老板或同事一起制定的,以上结论皆成立。
让人知道你具体的期望值(或者为自己定下具体的目标)就排除了在这个标准以下的表现——避免人们告诉自己 “已经够好了”。如果奋斗的目标不明确,人们很容易向疲惫,灰心或无聊妥协,但若建立了具体的目标,便无法欺骗自己了。
艰巨而具可能性的目标能促使你下更大功夫,更加聚精会神,更加没有二心,你会坚持得更久,也能更好地运用最有效的策略。
例子,最近在德国有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只有那些觉得自己工作有挑战性的员工汇报的工作满意度、幸福感以及成就感在长期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对工作的满意度使人更致力于为所在机构工作,对自己更有信心,从而会给自己更多挑战,这又带来更好的表现和更大的满意度,周而复始。洛克和莱瑟姆称之为“高绩效循环”。
实现该循环第一步便是制定一些非常具体且困难得合理的目标,然后要用最能给自己动力的方式来看待这些目标。
理解自己行为的两种思维方式
抽象的“为什么”思维
1.用抽象方式理解行为能让人精神抖擞,把一件事——通常是小事——和一个更大的意义和目标联系起来了。
2.如果想激励他人做一件事,用”为什么“来形容这件事也同样能用来说服他们去尝试。
具体的“是什么”思维
在做一件困难,生疏,复杂或是需要很多时间学习的事时非常有帮助。
总结,"为什么"思维想问题更少冲动和被诱惑,更常为行动提早准备。更确定自己是谁,想要什么。也不太会感觉到外界力量对他们的影响(比如命运或其他人),“是什么”思维理解行为时,聚焦在细节上——从A点到B点的机械过程。
确定自己启用了最佳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要赶快转换。
如何用两种思维方式思考
“为什么”思维
1.写下一件你最近因缺少动力或诱惑太过而无法实现的事。可以是任何事:无法戒掉甜点、不能按时回复重要电子邮件等。
2.现在,写出你想做这件事的原因。你的个人目的是什么?这样做能帮助你得到什么? 你如何受益?
“是什么”思维
1.写出一件你想做,而且是特别复杂、困难或生疏的事。也许你想建立一个网站但不会用电脑,又或许你想开创新的事业。
2.现在,写下第一步你需要做什么,迈向那个目标必做的具体行动是什么?
正面思考
相信目标艰巨的人会做更多准备,下更大功夫,为目标做出更多行动。他们预料到要努力奋斗,便也是这样做的,觉得实现目标轻而易举的人根本就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去迎接未来的挑战,然后当梦想破灭时他们就有可能崩溃了。
最佳策略是用乐观方式看待目标,用实际方式思考具体需要做什么才能实现目标,然后再反思其中的障碍。感受 “行动的必要性”,这是实现目标所需的关键心态。
运用心理对照制定目标
1 拿起纸笔,写下一个最近的想法或愿望。这可以是一件你想做的事或是已经开始做的事。
2 现在想象一下愿望实现时的美好场景。写下这欢喜场景中的一个好处(比如躺在沙滩上休息不用查电邮将会多么美好)。
3 接下来,思考一下夹在你和欢乐结局之间的障碍(比如站在我和欢乐减肥结局中更瘦的我之间的障碍是我对奶酪的酷爱)。
4 循环以上步骤
现在你觉得成功的概率如何?你该追求这个目标吗?对比利益和阻碍,你就能更清楚的知道自己成功的把握有多大,对这个目标有多坚定。
并非所有目标都是生来平等的。连大方向相同的两个人(比如都想事业有成)也往往胸怀不同目标,这是因为工作上的成就可能是与很多方面相关的——完全取决于人。这种成就也许与安定、被肯定、荣誉或个人成长有关——这只是几种可能性而已。
“收获”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实现目标的,同样重要的是追求一个能充分发挥潜力并享受奋斗过程的目标。
信念如何塑造成就
我们对自身能力的信念影响着我们对事物可能性的认识——甚至还影响到我们的实际成就,而实际上最重要的是你是否觉得自己可以获得这个能力。
营造正确的环境
另一个影响目标的因素是环境,而环境往往对潜意识产生着影响。我们读到的字眼、看到的物件、打交道的人——我们所接触的万物无所不触发着潜意识对目标的追求。榜样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目标感染”鼓舞着我们。换言之,我们会采纳他人追求的目标——在我们认同的前提下。
利用触发点进入潜意识
若想保持动力,让你的环境里充满提示和触发点。它们能使你的潜意识为达到目标而努力工作,即便你的有意识思维已被其他事情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