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惭愧,这次的读书交流会我感觉自己有点跟不上。不是老师的问题,而是因为我自己没看完书。这几天脸上过敏,又红又痒又肿,全副心思都跟脸做斗争去了,导致任务没完成。
在交流过程中,我一个知识点我还是比较熟悉的,那就是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想当年那是背得很熟的,所以这次一翻到,很多熟悉的词语就涌上心头。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基本信任感对不信任感,自主性对羞怯和怀疑,主动性对内疚感,勤奋感对自卑感,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亲密感对孤独感,繁衍感对停滞感,自我完整感对绝望感。当初我记这个知识点时,是按照人一生在各个年龄阶段的需求和年龄特点来记的。比如说刚出生的婴儿,他们不会说话,不会表达,只能用自己的方式感知世界。需求得到了满足,自己得到了照顾,自然会对周边的人和环境产生信任感。小学阶段,有了同学,有了比较,有了成绩,竞争就随之而来。为了获得大家的赞扬,取得成功。这个时候如果有成功经历就会形成勤奋感,相反如果自己的努力能得到回报,就可能形成自卑感。
另外还有一个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知识点就是依恋类型。今天的主讲老师列举了《爸爸去哪儿》里面的萌娃,以他们为例来分析依恋类型。我也是临时将书上关于依恋类型的知识粗略过了一遍,理解的还不是很到位。现在回过头想了一下,我记住了三种依恋类型,安全型,回避型,焦虑矛盾型。具体的理解,我觉得还需要再回过头来讲书本内容仔细读一读,再爬楼看群里面的讨论。
马上要开学了,要忙起来了,我得赶紧抽时间把五六章的内容补完。 看来接下来的任务会比较紧,在周六前还得把七八章内容先过一遍。加油哦,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