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你缺的是方法吗?不,你缺的是实践》

既然要学会阅读,就需要实践一下,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参加了南山老师组织的共读会,下个月共读一本书《思考快与慢》。


但我立马又有点畏缩了。买书的过程中看到《思考快与慢》这本书在当当网的评价是有点难啃,看不进去等等。但是转念一想,既然有共读群,就不怕理解不来。既然要学会阅读,就尝试去看一本厚厚的经典书籍,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下单前还有一个小插曲:

当当自营卖四十几,但当当里其他书店却只卖二十块。这个差距有点大,点去看二十块钱的评价为0,后来发现这个店铺其他的书有评价盗版的,果断还是买了自营店的,第二天早上上班前书就到了。


翻开这本厚厚的书,通过目录看,再看序言,还是有点懵的。事实上我心里想着我需要一个阅读方法,让我不再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去看一本书。于是,我继续去《洋葱阅读法》这本书里找找答案。


今天看的是第二章的碎片化阅读,小六老师手把手教我们如何碎片化阅读,连需要用到的App都给我们介绍好了。


我这是第三次下载印象笔记了,其实一开始下载印象笔记,是写作营里学习到积累素材使用的,我也认真收集过一段时间,最后是哪里不喜欢就删掉了。


第二次下载印象笔记,同样是爱阅读会写作的小伙伴推荐介绍,但是下载了也没有好好应用,那时候喜欢用讯飞语记,语音记录挺方便的。


所以我的素材库东一个西一个,石墨文档,WPS,讯飞语记,手机自带便签,微信收藏夹,EMMO…


我应该做的是整合成两到三个。比如石墨文档用来写文写日更,EMMO用来记录心情,印象笔记专门收集素材。


以前,我总认为自己也在执行着碎片化阅读,特别是上下班通勤时间,用来樊登读书听书。但我其实有时候是随便点开一本书来听的,有时候路上很吵可能听得断断续续的,有时候还会开小差。


作者说:碎片阅读不是说什么都学,而是有目的性地学习更多。也就是说,你要带着目的和兴趣从一堆东西里找到想要的。


于是我有一瞬间的质疑,质疑自己如此听书到底有没有成效?但我看到作者也是通过听书听课,反反复复听三四遍,把碎片化时间都用来听这个课,最后记住的是一些核心的概念,其他内容都忘记了。


作者认为真正通过这些碎片化时间要去寻找和学习的正是核心概念。


【碎片阅读的核心是概念,所以你只需要学习一些概念,然后将它们进行组合就可以了。】


所以,关键不在于你如何获取,你获取概念需要多少遍的学习,关键在于去“组合”。听书过后,不放过短暂记忆的时间,或者反复听,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组合起来,复述出来,分享出来,就像现在写下来一样。


碎片化阅读的方法有三个步骤:提炼、链接和融合。


从书中提炼出核心概念以及我们觉得感兴趣、有价值的部分,和自己原本的认知结合、经验相连,加上我们自己的标签,为自己所用。最后就是融合,分享,成为自己认知的一部分。




今天就写到这里啦,周末来了,多多看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