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为对翻译版的《教育漫话》再概括后得出的内容,作者无法对全部内容精彩地展示出来,因此该篇文章可以看作教育漫话的导论,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51.儿童一到会说话的年龄,便能够明白道理了,他们也希望被看作具有理性的动物,我们应当尊重这种自尊心,也就是我们应当与儿童说理。当然这种说理并不是和一个成年人那般的讲道理,而是符合儿童能力和理解的道理,使其知道我们的惩罚与鼓励都是合理的,对他们来说都是有益的、必须的。
52.儿童如果拥有一位导师,那么导师的应当屈居于父亲之下,并能够履行责任,热爱这些事物并在一开始就付诸实践。当然导师不应当具备代替父母打骂孩子的权力,也同样不具备在父母打骂后安慰儿童的权力,但与之相对的导师应当受到全家的尊敬,毕竟孩子不会重视一个被周围人轻视的导师。
53.孩子的导师应当是一个言行谨慎、稳重节制,甚至是睿智博学的人,其主要职责就是把他们引上正规,使他们远离一切不良的,尤其是卑劣粗鄙的伙伴的影响。当然这种导师很难用一般的价钱请到,当然更大的困难是如何找到这样的人。
54.导师除了上述的品质,还应当具备良好的教养,他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与任何人打交道并且保持着良好的行为举止和礼貌,同时也会恰如其分地教导儿童礼仪。对于没有教养的人来说,勇敢往往带着野蛮,学问变成了卖弄。
55.导师还应当通晓世态人情,当儿童发现了解人们的行径、脾性、罪恶以及其他缺点的时候,导师就可以和学生说明并使学生了解世态人情
56.当孩子长大之后,父母应当尊重孩子,征求他的意见,甚至和他商量。这样子会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促使孩子认真思考,并能够使他开始成为一名成人;二是这会使孩子成为你的朋友。这一过程中,父母需要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朋友提出意见而不是上位者提出命令
57.当儿童具备了敬畏心之后,就应当考察他的性情及其心灵的特性。必不能让顽梗和说谎等不良行为发生在他身上,不可使这些恶习有任何扎根的迹象。
58.儿童往往热衷于控制,这时切不能满足他通过哭闹和恳求提出的要求,父母要做的就是分辨嗜好的需求和自然的需求,关键的一点在于自然的事物得不到会使人感到痛苦,无论自然的需求得到何种的需求,嗜好的需求是万万不可被满足的。
59.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经常会争夺控制权,这时父母就应当抵制这种行为,并尽可能教会他们满怀敬意、喜爱和敬重。
60.在获取事物方面,应当教会儿童将自身所拥有的东西分给朋友,让他们发现最慷慨的人总是最富有的人,还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但也当注意不可使儿童违背公正的规则
附往期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