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不远游。出自孔子《论语》中《里仁》篇。
原文是: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说:“父母年迈在世,尽量不长期在外地。不得已,必须告诉父母去哪里,为什么去,什么时候回来,并安排好父母的供养。
当然,所谓的父母在,不远游,更多指的是年迈的老人,他们可能随时都可能离去的危险。对于这样的老人,作为他们的子女,是不应该放心外出,更别说家里一个人都没有。
这几天,邻居阿姨一家几口去泰国旅游,家里留下86岁的老母亲,老人平时身体还算硬朗,就是平时腿脚疼,有严重的风湿关节病,背也驼得严重。
邻居阿姨一家刚走,第一天老人腿痛开始发作,疼得起来做饭都困难,脸色痛得发白。当我路过他们家,老人叫我帮忙打电话,老人不识字,拿了一个电话簿给我,叫我翻开她孩子的舅妈电话,电话通了,老人一直说几天出不去买药,脚痛得不行,痛到连走路都困难。
电话那边明显知道老人的子女出国旅游,也说找不到路给她送药,邻居老人没有办法,只好挂电话。
看着老人疼得直不起腰,站也没有办法站立,我给揉了半天,告诉她晚上用电热水泡脚,不要穿太凉的鞋,注意保暖,睡下揉揉。
第二天一大早,我看见老人,问她昨晚怎么样。她说照我的方法,已经好很多了。老人说她的子女们应该很快回来了,不能给他们打电话,否则他们玩不好,又要跑回来。
这就是父母,疼成那样,还考虑孩子们玩得开心不开心的问题。
已经一个星期过去,老人每天很害怕,大门紧锁,每次我去看她,她都是扶着铁门跟我说话,她悄悄跟我说,子女们不在家,害怕小偷。她大白天都大门紧锁。
看着老人,心里一阵酸楚,老人老了,真的跟孩子没有什么区别。她已经很弱小,需要年轻人的在家才能给她安全感。就像小时候父母不在家的我们,也会紧锁家门,那感觉就是害怕和谨慎。
万一有什么事发生,家里一个人都没有,真的让人担心。毕竟那么大的年龄。突然觉得她的子女太不负责。
记得小时候,父亲外出赚钱都不带上母亲,原因是:奶奶和外婆高龄90岁。这样高龄的老人随时都可能会离开我们。
如果都外出赚钱,那么一旦发生意外,身边没有一个可以当事的人,是万万不可的。
于是,父亲外出,母亲承担了家里的所有负担,不仅操心我们的读书吃饭问题,还担心两位老人生病,她害怕自己一个人承担不了那样的重担。
不过还好,两位老人一直很健康,不仅没让母亲操心,两位老人还自己上山采茶,说是自己赚点零花钱。
母亲往往执拗不过两位老人,大部分时候都是看着两位老人你前我后地驼着背走在森林小路的尽头。
那时候,总是听见她们在树林里喊:亲家耶,你在哪里,快来我这里,我这里的茶叶好着呢。
虽然我们担心外婆采茶,每次父亲给家里打电话时都特别强调这个问题。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外婆的永远离去,并不是采茶,而是赶鸭子。
我还记得那是我上高中的时候,那是一个夏天,田里的稻谷开始打苞,那天我们一起吃过午饭,外婆担心我们家的鸭子吃人家的稻谷,她吃过饭后,就对我们说:我去看看鸭子跑哪里去了,怕吃别人家稻谷。
说下这句话,她就出门了,我们姊妹几个根本没有在意。就自己吃饭。外婆出去还不到十分钟,就听见隔壁的叔叔喊:小军华,你家婆婆摔倒了呢。
我们听见喊声,集体放下碗,脸色苍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一下子往外婆出事的地方跑。
看到外婆摔在深沟里,一直不停地呻吟:哎呦,痛死我咯呢,你们赶紧抬我回去,这次肯定是不行了。
我们把外婆抬回家,才知道外婆的腿彻底断了,那一刻,我觉得天要塌下来了。
外婆痛,一直没有停止喊声,我们说送她进医院,她不进,她说她清楚自己,这次是真的要离开了。
我哭腔哭调地安慰外婆:不会的,不会的,我会救您的。您会好起来的,您千万不要乱想,你看隔壁大哥家闺女公公的药,多好,我去找,您过几天肯定会好的。
后来我们通知在地里干活的妈妈,妈妈回来后,知道外婆不愿意,就说不送进医院了。
看着外婆一直喊痛,我实在是看不下去,我对外婆说;你要挺住,我这就去找药。
外婆拉着我的手说:“不要去,不要去,我知道没有用的。”
母亲说,一般这样的老人说这样的话,就不用去了,她知道自己的定数。
我不相信这样的话,不试怎么知道,我吼了母亲。
第二天一大早,我进城了,走了一个小时的路,来到城里,打了一辆摩托车,摩托车在曲折的山路行驶了两个小时。
最后因为路不通,都是山路,没有办法前行,我只好徒步前往,直到天快黑了,才走到那位人人都说神医似的郎中家。
赶到他们家,他正好拿着一个空背篓,要去我说了我的来意。他摇了摇头,说没有希望了。
我说怎么可能,我跑这么远的路,这一路的艰辛,想必这里的人们都知道。不管多辛苦,我都要把药找回去救外婆,她老人家在等着我呢。
“小姑娘,看在你的这份孝心,我就给你找药去,让你心里也舒服些。”老郎中对我说着。
药找回来了,我又到趁着天黑之前一个劲的跑,拿着救命药,我高兴,我知道外婆一定会好起来。
我全身大汗,跑得一点力气都没有,走到天真的黑下来,我已经赶到有车可以通行的地方,我坐上摩托车,赶回了家。
来了家里,外婆依旧在痛哭喊着,只是声音哑了,嘴皮也干裂了,听妹妹说,给水喝不喝,给饭吃不吃。任何人都说不动她吃喝,外婆一心想着死。
其实,外婆也饿,可是她就是不吃,用她的之前的话说:“万一有一天,我不得好死,我坚决不会吃饭喝水,我不要别人给我端屎抬尿的。”
那时候的我,根本不会想到今天会到来,还对外婆说:不会的,即使有那么一天,我给你端。
可是,我不愿看到的这一天来了,看着外婆受尽千百的痛苦,万般的折磨,我的心揪着痛,我哭,我好无能为力,我害怕她离开我。
那时候,没有见过亲人离开,那种无助的感受,那种害怕和伤痛,深入骨髓。
我立即把药熬好,给外婆吃,她拒绝吃药,把牙齿咬得紧紧的。
我哭着对她说:你不吃,不是浪费我的一片苦心吗?这个药吃了,过几天你的脚就会好起来的,我们还要你帮我们做饭,你不好,哪个帮我们做饭。
外婆看见我哭,她终于张口嘴,亲亲喝了点药,又有药包扎在断裂的腿上。
后来天,我回学校参加高中军训。
听妹妹说外婆拉了黑便,因为要人抱上抱下,她后来彻底拒绝吃任何东西,包括我找的神药。脚上的药也不见任何效果。
原本我以为外婆吃了药,就能慢慢好起来,那该有多好。可是,就如那位老中医说的:这么老的骨头,愈合的可能性为零。
就像所有人预言的那样:她老人家还是走了,整整痛了七天七夜,也饿了七天七夜。
那七天,对于外婆来说犹如一个世纪一样漫长,外婆是痛死的,也是饿死的。
死亡对她而言,就是一种解脱。
外婆过过那种半年都没有饭吃的饥荒年代,靠草根树皮、水、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坚定的信念维系生命,饿到面黄肌瘦都没有饿死的外婆,却在衣食无忧的年代因怕麻烦子孙后代而拒绝吃喝一半死于饿死。
对于外婆的死,我是自责的,我们也是不孝的。她的拒绝吃喝,让我深知自己的不孝。
我还清楚记得她走的时候,一直在等我,我军训完,跑回家里,她看见我来了,眼睛睁得大大的,眼角流出了泪水,此时的外婆,正被妈妈和邻居抱出来,她看着我,想说什么,又没有办法开口。
我赶紧过去抱着她,此时她已经彻底断气了。
我一下子哭喊着,在旁边的妈妈不要我抱外婆,把我拉开。然后不让我哭。
可是我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看着外婆离去,我拼命想要叫醒她,我使劲摇晃她,可是她永远听不见我的哭喊。
几天后,父亲回来了,哥哥姐姐也回来了,她们都没有送外婆最后一程而遗憾终生。
我们与外婆的感情,已经深深根植内心,这辈子,都无法磨灭。
她走后,我一直不习惯她的离开,我从未觉得她离开过我们,每次我回家,经过她的墓前,我都好想大哭一场。
我想外婆,想到深入骨髓,我希望她能活过来。
我怪自己成长的速度跟不上外婆老去的速度。当时年少无知的我挥汗在操场上军训,根本不知道下一秒我的至亲就要永远与我离别。
如果那时候,我一直守在她身边,给予她的无尽的帮助,那么她会不会不会走的那么快?
如果我不是选择继续读书,尽快走出社会,打份工,买点她爱吃的蛋糕,爱吃的雪梨,那么我是不是会少些遗憾?
当今天这些食物已经吃到不想吃的时候,对于那时候的外婆,却是少有的。那时候我就在心里告诉自己:有一天我自己赚钱了,一定要给外婆买很多好吃的,给她买很多好衣服。可是如今的我能做的时候,她却不在人世。
所谓子欲养而亲不待既是如此。
毕淑敏说过: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恨当时的自己,为了追求自己的求学梦,外婆重病在床,我却远离她。
那时候,还不停地对外婆说:“外婆,将来我读书出来,我一定会好好孝顺你,我会给你买 你爱吃的东西,你一定要等我。我会给你好日子过。”
那时候的外婆,总是笑眯眯地对我说:“好、好,我等你。”
那时候,以为外婆真的可以等我,等我功成名就,等我衣锦还乡,等我从容尽孝。
可惜我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生命的短暂,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忘了恩情的难以报答。
就像毕淑敏说的:亲人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亲人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我们再也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这世间,什么都可以等,唯一不能等的就是尽孝。